文档介绍:云丹嘉措的诗歌作品
云丹嘉措,男,1968年出生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1991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现供职于甘肃省教委。大学期间开始发表作品。
给水葬的知己
你紧闭着双眼看不见
沉默的人群
高举着你的躯体
如水般流向
汹涌的漩涡深处(xiongyong xiongwo)
把你缓缓放入水中(huanhua)
河水簇起一朵朵圣洁的白花(cuqi)
温柔地拥抱住你的面颊
这时的人们站在河岸上
想起你的往事
心中的孩子们顿时
哭喊成一片汪洋
你却悄然的随水而
没发出半点声响
唯有没送行的我知道
你会在某个晚上
学着祖先的模样
像鱼一样
湿漉漉地爬上岸来(shilulu)
敲开我紧闭的房门
找我渴酒
那壶酒我已热了(hujiu)
好久好久
给天葬的朋友
你静静躺在阳光深处
天葬台的石头沉默如初
那些混沌的人们!
把你放在冰冷的石头上
一块块的将你
种植在头顶那片
蔚蓝的土地上
我不知道那里有没有草原和牛羊
那里的人们是否也爱欢唱
但我相信
你重新生长的地方
天空中会时常飘下
青稞成熟时的清香
端智嘉生平介绍
端智嘉(Don-grub-rgyal)是当代藏族文坛的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充满传奇色彩,他为人处世特立独行,文学作品新颖独特,学术成果特色鲜明。作为新中国成长起来的藏族学者和作家中的佼佼者,端智嘉在短暂的人生旅程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的诗词、小说、散文、论文译作,在20世纪80年代的藏族文坛曾风靡一时,藏族文坛和藏学界有口皆碑,对藏族当代文学和学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几位青年藏族学者和同好共襄善举,西南民族学院现教授万果将端智嘉的学术遗产汇集起来,进行整理、汇编,普日科、达尔基、贡布达吉等将其编辑成《端智嘉全集》(6卷),1997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该全集于1999年荣获中国图书最高奖——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端智嘉的文学和学术成就获得了文坛和学术界的认同,九泉之下有知,他一定会含笑的。然而,由于命运的捉弄,端智嘉成了人世间的匆匆过客,好似青藏高原上的一颗“流星”,其人生旅程、创作历程和学术生命十分短暂;加之他一直是以母语藏文进行创作和研究的,因而人们对他的家世、身世、作品和学术贡献并不十分了解,不识藏文的人,对他的生平和学术几乎一无所知。这种局面是与他对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贡献以及所产生的影响极不相称的。笔者对藏族文学没有研究,对端智嘉的生平、文学创作和学术也知之不多,是研究藏族学术大师和启蒙思想家根敦群培的“余兴”促使笔者去了解和认识这位英年早逝的非凡的藏族作家和学者。通过他的师友和他的作品,对他有了一知半解,现诉诸笔端,意在抛砖引玉。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只就端智嘉的生平和作品作一介绍,至于他的文学成就和学术造诣,留待学界同仁去评说。
(一)传奇的家世和身世
端智嘉,1953年出生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古绒村(Dgu-rong)。他的父亲曾是小学教师,后来成为当地的著名学者,母亲是本地农民。他年幼时父母离异,失去父母之爱的端智嘉,跟着出家为僧的叔叔长大。1961年,年满8岁的端智嘉进入家乡的小学读书。1964年他考入位于同仁县的黄南师范学校学习,经过5年的学习,于196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被分配到青海人民广播电台工作。1971年,端智嘉考入中央民族学院,进民族语言文学系藏汉文翻译专业学习,1975年毕业后回青海人民广播电台工作。1978年,端智嘉从青海的工作单位考入中央民族学院,攻读藏族文学专业研究生,师从著名藏族学者东嘎
·洛桑赤列等教授攻读藏学,当时的同学有陈庆英、格桑益西等,经过3年的学习,1981年他以《藏族道歌源流》的论文获得硕士学位。因成绩优异,受到东嘎·洛桑赤列教授等老师的器重,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因家庭不和等原因,于1983年离开北京,回家乡青海,到海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师范学校任教。是年,与藏族妻子离婚。后来,他又同一位蒙古族女子结婚,但是,由于感情基础十分脆弱,又到了离婚的边缘。端智嘉在青年时代所承受的压力大大重于常人——家庭的双重不幸(缺少父母之爱和夫妻恩爱);理想和事业的追求与家庭发生尖锐冲突,难以调和;而离经叛道的思想和放荡不羁的个性,写《活佛的故事》等,又承受着传统和社会舆论的双重压力。家世的悲凉、家庭的纠葛、先驱者的孤独寂寞、社会的压力所构成的合力,成为沉重的精神负担,压得他透不过气来。1985年11月29日,正处于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黄金时代的端智嘉,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海南州民族师范专科学校住所内因煤气中毒不幸去世,年仅32岁。他去世的当天,期待已久的法院的离婚判决书发下来,西藏民族学院的商调函也送到,但是这一切都来得太晚了!“如果你勇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