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对联六副——对联漫谈.doc

格式:doc   大小:47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对联六副——对联漫谈.doc

上传人:dsjy2351 2019/5/30 文件大小:4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对联六副——对联漫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对联六副——对联漫谈》教案【教学目标】1、在课文六副对联学****的基础上,了解对联的特点及基本知识。2、品味对联的形式与内容美,尝试写作一些简单的对联。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学重点】把握对联平仄、对仗等基本特点。【教学难点】尝试拟写对联。【教学方法】赏析法、讨论法、合作学****教学时数】一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面红光,年年报吉祥!大家猜猜谜底应该是什么呢?(打一种文学形式)学生答,教师强调:确切点说应该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们对它并不陌生。大年三十,家家贴对联,户户挂对联,商场卖对联,春晚节目中还能看对联。但关于对联我们又有多少真正的了解呢?什么是对联?它有哪些基本特点?怎样写简单的对联?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这个奇妙的世界吧!二、整体认知:(一)对联的含义:对联往往书写或镌刻、悬挂于门壁、楹柱或其他器物上,所以又叫对子、楹联、楹贴,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化样式。它是用上下两联形式相对、内容相关的语句结构组成的一种汉语言艺术和装饰艺术,是社会生活高度凝练化、艺术化的反映。正所谓是:对地对天,天地有情皆可对;联古联今,古今无事不成联!对联的起源: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对联由“桃符”演化而来。“桃符”是一种画有神像的桃木板,在门两边贴这种桃木板被认为有避邪的作用。说到“桃符”,我们之前学过王安石的一首诗,有哪位同学能回忆起来?(提示: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后来,人们又在“桃符”上书写相对称的字,就演变成了我们今天的对联。(三)对联的特点:,初步感知家乡对联文化之美咱们家乡昆明历史悠久,风景名胜众多,楹联佳作也极为丰富,这已成为昆明传统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最为有名的当属拥有“古今第一长联”美誉,由清代名士孙髯翁所作的什么对联?(大观楼长联)。我们来分角色读一下(男生读上联,女生读下联),注意读出感情。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雾鬟风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哪位同学能说说你对大观楼长联的理解?(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分析)上联描写了滇池及周围的风光景物(提问:分别是哪些景物?),歌颂昆明大好河山及人民的辛勤劳动,(提问:你是通过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四围香稻”)只有劳动人民的业绩(四围香稻)永久存在。下联联想云南历史,(提问:得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卷不及暮雨朝云”)认为封建王朝都是不能长久的幻影,一个接一个都衰亡了,连帘幕都拉不及(卷不及暮雨朝云),最后只剩下些断碣残碑横卧在苍烟落日之中(都付与苍烟落照)。刚才有同学回答下联联想云南历史,哪些语句体现出来?写了云南的哪些历史?(汉****楼船:指汉武帝为了开辟西南到印度的通道,派遣人出使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