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近代史纲要—前期新文化运动.docx

格式:docx   大小:2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近代史纲要—前期新文化运动.docx

上传人:qsrkmc24 2019/5/31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近代史纲要—前期新文化运动.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对五四运动之前新文化运动的认识和几点思考1006121205陈文滨学****研究“五四运动之前”的新文化运动,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即是“新文化运动”分为两个阶段,这里我们需要讨论和学****的是它的前期阶段,具体是指1915年——1919年之间的新文化运动,与我们通常所讲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个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性质上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这是了解和认识这个主题的基础和必须定位精确的风向标,若是方向发生了偏差,对于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那么对于这个主题来说,一切认识都毫无意义了,所以说要特别注意。社会变革是时代的产物,新文化运动也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1912年1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后,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全国没有顺利统一,反而进入了黑暗的军阀统治时期;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被选为第一任正式大总统后,开始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1914年8月—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无暇东顾,中国的民族工业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社会趋势下,许多革命的先行者感到失望,他们分明感觉到辛亥革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一条救亡的道路夭折了,自然而然要去寻找新的道路,历史规律总是如此,他们通过各种努力去探索和尝试各种新的方法,以求在当前新的、严峻的社会形势下,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救中国”的途径,实现“救中国”的终极梦想。面对这股反动逆流,革命者们作出改变,由历史去选择和淘汰。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的企图依附封建势力探索道路,有的偃旗息鼓,静息待变,他们都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先进的知识分子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意识到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完成辛亥革命未完成的革命任务。于是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为代表的民主主义者发动了一次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同封建尊孔复古思想展开斗争。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也就是后来的《新青年》,在创刊号中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在中国高举起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此文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1917年1月,爱国民主主义者、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聘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随之迁至北京。1918年1月,《新青年》由陈独秀个人主编的刊物改为同人刊物。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参加编辑部并成为主要撰稿人。《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便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此处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各阶段时间取自人民网资料),从此引领中国潮流的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起来。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的新文化运动通过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探索出一条新的反封建、救中国的道路——解放人民思想,它成功地解决了在中国“如何建立政权”的问题,但是“建立什么样的政权”这个问题却是五四运动之后由无产阶级解决的。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除旧布新”,“旧”是人民意识里旧的封建思想和封建传统,“新”指的是以“民主”和“科学”为两面旗帜的文明、进步的新思想。以往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是资产阶级发起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他们自然不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