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宁波市鄞江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网上公示稿.doc

格式:doc   大小:190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宁波市鄞江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网上公示稿.doc

上传人:zgs35866 2019/5/31 文件大小:19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宁波市鄞江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网上公示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网上公示稿总则规划背景鄞江古镇具有1600余年建镇史,是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它山堰的所在地,曾做过500余年的句章、鄞县县治和80余年的明州州治,素有“宁波之根”“四明首镇”之称,鄞江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是宁波贯彻国家文化建设战略的重要支点。就区域而言,鄞江镇地处鄞西南,有山、有水、有历史、有文化、有特色、有潜力,是四明山区域发展的重要节点,对推动四明山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鄞江自身而言,古镇发展需求强烈,尤其是古镇内部居民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提升、现代化交通需求等民生问题已成为政府和民众日益关心的社会发展问题,为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2014年11月,宁波市规划局委托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宁波市鄞江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规划范围保护规划范围为整个鄞江镇域,,重点规划区域为历史镇区,。规划原则真实性原则:保护体现历史文化价值的真实历史遗存,保护其所携带的全部历史信息;完整性原则:保护名镇整体格局和风貌,保护所有历史文化遗存及其所属的历史环境;可持续性原则:依托名镇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保护与利用、发展良性互动的可持续性保护思路。规划目标挖掘特色:通过对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和名镇发展脉络的梳理,对鄞江历史文化价值和特色做出客观评价。明确底线:保护规划的核心内容,确定鄞江名镇保护对象及保护要求。引导和谐发展:从名镇保护、特色发展的角度,对名镇发展提出规划引导性意见建议,促进历史文化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5年-2030年。名镇特色与价值遗产资源概述鄞江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一览表物质文化遗存保护对象类别内容自然地形、地貌“倚山系水”、“山田共融”的山水空间格局历史街巷桥弄、蟹浆弄、大兴巷、培才弄、养正弄、悬慈街等历史镇区历史街巷;鲍家墈、晴江岸、建岙古村落内历史街巷文物古迹国家级文保单位(1处)它山堰区级文保单位(14处)养正堂、光溪桥、洪水湾塘遗址、回沙闸古遗址、悬慈桥等文物保护点(17处)鄞江古城遗址、郎官第古建筑群、上如松古建筑群等新发现未定级文物点(99处)它山庙、花窗门徐家民居、光溪徐氏宗祠、小如松民居等传统民居还留存大量传统民居历史环境要素文化遗址洪水湾塘遗址、上化山古石宕遗址、古城遗址等,均已列入保护名录古道义路芝岭古道、上化山古道、晴江岸古道、桂华岭古道、清修岭古道等历史河道鄞江、光溪河、清源溪、古小溪港、南塘河等古桥区内遗存古桥30余座,列入保护名录有童家嫁妆井、华兴宕大井2口古树已发现古树名木近百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民间****俗民间信仰它山庙会、建岙庙会、鄞江纸会、鄞江正会等生活****俗岁时****俗、人生礼俗、建宅****俗等生产商贸****俗请龙神求雨****俗、各行叫卖****俗、老字号取店名****俗等民间艺术民间曲艺宁波走书民间音乐打夯号子等民间舞蹈王家潭马灯等民间文学尚化山龙潭传说、十兄弟献身传说等民间游艺与竞技撮子、屙缸棋、牛角棋等传统技艺泥雕、石雕、手工长面、打铁、传统手工剃头、甬式糕点制作、红榜裁缝、土法酿酒、弹棉花等技艺地方名吃与原产地特产地方名吃甬式糕点、长面、冷水庵木莲、建岙蛮糕等原产地特产鄞江贝母、它山堰白茶、四明银雾茶、清源芋艿、梅园山庄油桃、东魁杨梅等历史人物刘裕、贺知章、王元暐、魏岘、徐原祥、陈孝均等重要历史记忆历史名称鄮县、句章、明州、光溪、小溪、通远等桥堰地名迴澜桥、官池塘、洪水湾塘、小塘、正祀门、李家滩、麻滩、古城畈、后掼龙桥等街巷河名前街、中街、后街、三民路、民主路等名镇文化梳理1、历史脉络梳理夏、商、周、秦汉——人口稀少,水患频发三国、晋、南北朝——县治迁入,城镇始兴隋、唐、五代——州县双治、它山堰成宋、元——人口激增、附郭重镇明、清——物资交流,市集繁盛民国——偏安一隅、赤白交界改革开放前——一度设区、区镇同治改革开放后——风情古镇、山水小城2、城镇形态演变自东晋隆安年间在凤凰山西麓建句章城始,鄞江城镇空间形态发生多次变迁:东晋——县治迁入,建城伊始隋——城池南迁,一水穿城唐——城池北迁,州县双治宋——结构松散,水网成形元——发展迟缓,中心南移明——中心居中,两翼对称清——商业繁盛,纵向成轴民国——战争纷扰,格局延续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中轴通路,两翼开发改革开放至今——发展迅速,外围扩大名镇特色总结1、山水格局镇域:西枕四明山麓,东扼鄞西平原,水网四通八达,山水田园并举。历史镇区:群山环抱于其外,溪水迂回在其中。2、古水利系统唐朝后期王元暐修筑它山堰,与历代增筑的碶、闸、塘等配套设施,形成一套完善的防洪灌溉水利系统:第一次分洪,洪水至迴澜桥迂回,漫小塘堰,入鄞江;第二次分洪,上游来水增加,洪水直接漫洪水湾大塘入鄞江;第三次分洪,上游来水再增加,洪水经它山堰泄洪;第四次分洪,水量再次增加,直接水漫官池塘,入南塘河,至乌金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