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文档名称: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doc

格式:doc   大小:81KB   页数:4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doc

上传人:xxq93485240 2019/5/31 文件大小:8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护理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遵守护理服务职业道德。二、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要及时评估事件发生后的影响,如实上报,并积极采取挽救和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三、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四、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的报告时间:当事人应立即报告护士长,护士长报护理部,并交书面报表。五、由当事人登记发生不良事件的经过、分析原因、后果,以及对不良事件的认识和建议。护士长应负责组织对缺陷、事件发生的过程及时调查研究,组织科内讨论,对发生缺陷进行调查,分析,确定事件的真实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及方案。六、护理部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对事件进行讨论,提交处理意见;造成不良影响时,应做好有关善后工作。七、发生不良事件的科室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须按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处理。八、护理事故的管理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行。护理差错事故管理制度一、各护理科室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对差错事故的发生原因、经过、后果及当事人均须详细登记。二、发生差错事故后,应立即组织抢救以减少或消除由于差错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三、一般差错事故应及时报告护士长,严重的差错事故应及时上报给护理部,由护理部向主管院长汇报。四、发生严重差错事故后,应对各种有关记录及造成差错事故的药品、器械等做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五、差错事故性质未定时,由护理部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进行讨论,提出处理、整改意见并上报院领导。护理差错、事故防范制度一、差错的预防1、按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要求实施护理工作,对操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要心中有数,并有相应的处理对策。2、做好三查七对,操作中要严格消毒,动作要轻,操作要熟练,防止粗心大意。3、操作完毕后应密切观察,防止发生意外情况。二、医疗纠纷的预防1、接待病人要热情,耐心倾听病人和家属的陈述。2、严格按制度办事,不对同行的工作(含院外诊疗中的护理缺陷)说三道四或无根据地发表议论。3、对工作中碰到个别不讲理、不尊重医务人员的病人或家属,尤其对来自病人的指责、挑剔刁难、训斥或侮骂,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尽量避免与其纠缠。输注药物安全管理制度一、输注药物前必须认真检查用具有效期、包装的完整性。如发现不符要求则不可使用。二、输注药物治疗流程中药物的领取、摆药、配置、查对、更换液体等步骤均存在安全隐患,必须确保每一个步骤安全,才能保证输注药物的安全。三、查对制度1、医嘱查对:药物在使用前必须由2人以上核对医嘱,确认医嘱无误后才能执行。2、摆药者须认真检查药物质量。3、张贴瓶签前必须认真核对溶液的名称、浓度、剂量与瓶签是否相符,核对无误后方能张贴。4、配药者在配药前必须再认真查对一次,确认药名、浓度、剂量无误后严格按无菌操作。5、更换液体时必须检查接瓶的液体有无混浊、沉淀等;查对前后二组液体有无配伍禁忌;根据药物及病情调整滴速,并作相应宣教。6、观察有无药物过敏反应;药物输液滴速;输液外渗。7、发生输液反应按输液反应流程进行,并上报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应查阅说明书掌握新药的专业特性和配伍禁忌相关信息,避免盲目配伍。,不得将该药配伍使用。,应先将浓度高的药物加至输液中,后加浓度低的药物,以降低发生反应的速度。,先加一种药物至输液袋,待混合均匀后,液体外观无异常变化,再加另一种药物。,以避免输液袋中的细小沉淀不易被发现。,,避免发生理化反应。,对存在配伍禁忌的两组药液,在两组药液之间,应以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充分冲洗液路。,应立即夹管、更换输液器,重新核实输液袋及输液管中的药液有无异常后方可继续输注。,观察到位,保证及时发现病人的配伍反应。患者健康教育制度一、护理人员对住院及门诊就诊患者必须进行一般卫生知识的宣教及健康教育。二、健康教育方式1、个体指导:内容包括一般卫生知识,如个人卫生、公共卫生、饮食卫生;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急救常识、妇幼卫生、婴儿保健、计划生育等知识。在护理患者时,结合病情、家庭情况和生活条件做具体指导。2、集体讲解:门诊患者可利用候诊时间,住院患者根据作息时间。采取集中讲解、示范、模拟操作相结合及播放电视录像等形式进行。3、文字宣传:以黑板报、宣传栏、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