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前言 2
2. 立交桥的简介 2
. 地形与地质简况 2
. 水文与气象简况 3
. 交通、动力、通讯及其他条件 3
. 交通流量流向分析 3
3. 立交方案设计 5
. 主要设计标准 5
. 道路等级 5
. 立交选型原则 7
. 立交方案设计 7
. 空间利用与匝道设计 8
. 工程规模与投资估算 9
. 方案特点 10
4. 施工设计 11
. 桥梁工程 11
. 基桩施工 11
. 立柱施工 11
. 盖梁和桥台施工 12
. 现浇箱梁施工 13
. 预应力空心板的预制、运输和安装 16
. 桥面系施工 18
. 路基工程 18
. 挡土墙的施工 18
. 清理掘除与填前碾压 19
. 路基填筑 19
. 桥(涵)台背回填 20
. 路基整修 20
. 路面工程 21
. 石灰水泥稳定土底基层的施工 21
.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 22
. 沥青砼面层的施工 22
. 排水工程 22
. 盖板涵的施工 22
. 箱型通道的施工 23
5. 结束语 24
郑州市东绕城公路立交桥设计􀀁
摘要:简要介绍了郑州东绕城公路——金水东路立交设计方案及特点, 以及方案设计时解决城市公交与轨道交通等城市综合交通问题上的一些做法, 希望能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立交􀀁方案设计􀀁特点
前言
金水东路立交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 东绕城公路与金水东路交叉处。南北向东绕城公路位于郑东新区起步区与东区大学园区之间, 规划为郑州市快速三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期作为107 国道的辅道, 建成后将分流国道大量的交通。东西向金水东路规划为城市主要放射路, 城市快速路, 向东与京珠高速公路连接, 承担着郑东新区乃至整个城市大量的对外交通, 为城市主要出入口之一。可见, 该立交在城市路网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交通地位。东绕城公路􀀁金水东路立交方案设计为三层迂回定向式风车形全互通式立交, 造型新颖美观,交通功能完善。
立交桥的简介
地形与地质简况
桥址位于嵩山隆起构造剥蚀区,属黄河冲积平原,地面平坦开阔,局部低洼,地势自南向北略有倾斜降低,海拔在90M左右。沿线土质以粉质低液限粘土为主,地质情况良好。
水文与气象简况
桥址区地表有熊耳河流过,河水由市内生活和生产用水组成,径流量不大,水质较差。地下水位埋深4—6米,无良好含水层,第四系仅在沟谷地带有砂砾石含水层,厚度不大,基岩裂隙水量小。地下水受季节影响,夏丰冬缺。
桥址区属温暖大陆性半干燥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两极值-℃—+43℃,年平均最低气温-℃。多年降水量在400-,平均641mm。本区风向季节性变化较强,春夏季多东南风和南风,秋冬季多西风、西北风和北风,,最大风速达20m/s,风力为1-5级,阵风5级以上。
交通、动力、通讯及其他条件
本项目位于107国道上,并且与310国道相距不远,市内道路与县乡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就施工而言,沿线供电设施比较完善,对本工程的实施可提供有利条件。项目所在地有便利的供水设施,可满足工程用水需要。所需建筑材料可就近购买或从其他地市运输。
交通流量流向分析
根据郑州市城市规划局提供的路口交通量预测结果( 见表1) , 该立交2010年交通量为7237pcu/h,2020 年交通量为9573pcu/h。根据两个预测年限的预测成果, 该立交的各个方向的交通流量变化趋势一致, 直行流量所占比重最大, % , % , 其中: 东绕城公路的直行流量( 双向) 4649pcu/h, %; 金水东路的直行流量( 双向) 2429pcu/h, %; 各方向的右转流量为243~ 447pcu/h, %, 差别不大; 各方向的左转流量为210~ 381pcu/h, % , 相对均衡。
交通流向
2010
2011
流量(p cu/h)
流量(p cu/h)
所占比例(%)
直行北南
1970
2329
直行南北
1869
2320
直行西东
920
1290
直行东西
891
1134
右转北西
316
447
右转西南
222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