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尘埃落定》人物论析 ——浅析傻子 摘  要:藏族作家阿来在他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中,精心塑造了一个个具有独特寓意的人物形象,在这些极具个性特征的人物中, 主人公傻子是作家精心塑造的艺术形象,“傻子”到底是真傻子,还是至情至性、大智若愚呢?这个问题颇具争议性。其实何谓聪明人,何谓傻子,这本身就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对于麦其土司家的二少爷“傻”与否的解读正揭示了该人物形象的丰满鲜明的性格以及独特的寓意。 关键词:傻子 聪慧 生存 意蕴 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尘埃落定》曾在文坛上掀起过一股“尘埃热”,作者阿来用他那既有着孩童般纯净又蕴涵哲学智慧的文笔,完美地描述了一段末代土司制度由盛到衰直至终结的历史,赢得了文学界的高度评价。这部小说成功的原因显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功不可没,作者对土司制度崩溃进程中的各色人物进行了独运匠心地刻画,展现了特殊背景下的人物风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书中,无论是主人公麦其土司家的二少爷,还是塔娜、卓玛、麦其土司等其他主要人物,甚至那些描写不多点到即止的人物都具有丰满鲜明的性格以及独特的寓意。 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中,傻子形象是最醒目也是最发人深思的一个。傻子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也是故事的叙述者。他是土司醉酒后和汉族太太所生的“傻瓜”,他傻里傻气疯疯颠颠却又不断做出惊世骇俗之事,相信所有的阅读者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个怪异的人物,他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书中的其他人物,除了书记官翁波意西,几乎人人都说他是傻子,而他也向别人介绍自己就是那个人人都知道的土司家的傻瓜儿子。的确,他“傻”得很明显:出生一个月时坚决不笑;两个月时任何人都不能使他的双眼对任何呼唤做出反应;十三岁时和女人有了肌肤之亲以后才开始记事;见到茸贡土司的女儿之后才明白女人有漂亮和不漂亮之分。这个脸上带着梦游一般的神情的傻子说话做事总是不符合常理,常常答非所问,顾左右而言他,他似乎就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甚至面对“奇迹出现时” [1]众望所归、群情激昂的局面也无动于衷,依然用傻子的眼睛冷眼旁观。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他明明知道麦其家的仇人最后要向他复仇,他居然不躲避也不先下手杀了他们,还傻乎乎地在床上摆好姿势等仇家来杀死自己。这样的人让人不得不说他“傻”,可是一个傻子不可能看穿汪波土司从牺牲者耳朵里取得罂粟种子的阴谋;一个傻子不可能会善于把握商机,以投机家般敏锐的眼光劝说麦其土司及时调整种植结构,让麦其家在竞争中占尽先机;一个傻子也不可能有先见之明,拆去边境上修建用来屯兵粮的城堡外墙,使战争堡垒变成商贸中心,大发其财;一个傻子更不可能预见到历史的发展趋势,准确地预言土司制度的没落。从这些方面看来,傻子不但不傻,还有着一般人没有的智慧。所以我认为土司家的二少爷傻还是不傻的问题很难给出明确的答案,如果硬要下个结论,只能这么说:他不是一个常人。 这个傻子为什么会异乎常人呢?作者用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作为主人公的目的又是什么?这就要从两个方面来谈了。 从小说内部人物性格发展的过程来看,傻子复杂的个性是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典型性格。土司制度统治下的藏族地区,封建等级观念、种族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在土司家族的成员和所有当地人眼中,麦其土司娶一个没有来历的汉族女人做太太本来就是件让人无法理解的事,开始人们就预言麦其土司和汉人女子的好日子不会长久,说明他们对土司和异族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