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几个易混淆的词语.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几个易混淆的词语.doc

上传人:小点 2019/6/1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几个易混淆的词语.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说爱情的吗?如今常被情人间用于海誓山盟,但这话原是歌颂战友之情的,“契阔”的本意是“勤苦”,整段话是两名战友在艰苦漫长的远征环境中相互勉励之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词名句,出自《诗经》“邶风”里的《击鼓》篇,全句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诗经》保留至今最早的注解“毛诗“和“郑笺”中,这段话是歌颂战友之情的,“契阔”的本意是“勤苦”,整段话是两名战友在艰苦漫长的远征环境中相互勉励之词。“山盟海誓说”实际上出现非常之晚,是当代学者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所提出,尽管言之凿凿,可纵观《击鼓》一诗,描写的的确是战斗场面,两相比较,似乎“毛诗”和“郑笺”稍稍靠谱些——不管谁靠谱,至少写什么唐穿、宋穿的千万别让男主、女主对唱这段“情歌”,那时候的人可是只知道毛诗、郑笺,没读过啥《管锥编》的。现常被情人间用于海誓山盟,或各种狗血武侠、言情、架空小说用于充作男欢女爱的助兴道具,甚至有三流小说作家狗尾续貂地给补上了肉麻的几段序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不是劝读书!原文释义:献出恩德,去面对已有负于你的人,是一种人生的和人格的浪费。诗句出自《》,后一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实在傻得没边了! 这个典故出自《》,在这两句之后还有一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实在是傻得没边了啊! 原文出自《庄子*养生主》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有些“误读”最初是成心的,比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直被许多人用于鼓舞学****者珍惜时间、努力学****但这个典故出自《》,在这两句之后还有一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实在是傻得没边了啊。也就是说,这段话本来非但不是鼓励人们抓紧时间学****的,反倒恰恰是鼓励人们抓紧时间玩乐、不要没事就埋头学****的,很显然,最初利用这个典故的人出于自认为的善意,把这个原本的“偷懒格言”加以剪裁,包装成了“励志金句”“言必信,行必果”不是夸人的!原文释义:指这个人是个认死理的低档人物,算稍差一等的人才此语现被后人当作美德来肯定、赞扬,甚至自我标榜,可孔子在说完这六个字后却加上了“硁硁然小人哉”(是个认死理的低档人物)的评价。此句原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里子贡和孔子的对话。原文如下: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①,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上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②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③,何足算也?”“言必信、行必果”,现常被后人当作美德来肯定、赞扬,甚至自我标榜,可这个典故最早的意思却不怎么样:《》中,孔子在说完这六个字后却加上了“硁硁然小人哉”(是个认死理的低档人物)的评价。其实纵观全文,这个评价是有背景的——孔子的学生子贡问“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一流人才”,孔子认为第一等人才是“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使命”(外交人才),第二等是“宗族称孝、乡党称弟”(道德楷模),而“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比上面两种人才逊色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