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刍议网络谣言的产生、危害与治理.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刍议网络谣言的产生、危害与治理.doc

上传人:水中望月 2019/6/2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刍议网络谣言的产生、危害与治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刍议网络谣言的产生、危害与治理-企业管理论文刍议网络谣言的产生、危害与治理 时海宇(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摘要网络谣言的产生与泛滥,离不开当前特有的社会条件和制度背景。网络谣言具有危害性,无论造谣者还是传谣者,造成伤害的应承担相应责任。网络谣言治理不应一禁了之,而应在解决当前社会问题、完善社会制度的基础上,依法治理。关键词 网络谣言产生危害治理什么是谣言?在现代汉语中,简而言之就是“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捏造的消息”[1];“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没有事实根据的传言”[2]。谣言,自古有之,于今尤甚;传统社会有之,转型社会中尤甚;现实生活中有之,虚拟网络上尤甚。[3]而“网络谣言”,即借助网络媒介转播的谣言。伴随着电子邮件、论坛、QQ群、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借助互联网传播的谣言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网络生态的一道奇特的风景线。1网络谣言产生的原因谣言能够产生其本身必然具备重要性和模糊性两个前提条件。在这两个内在条件的基础上,所处的社会条件也是网络谣言产生不可或缺的土壤。当下社会环境为什么易滋生网络谣言,笔者认为不外乎以下原因:一是权威部门信息披露不到位。公众对信息知情权的殷切需求与权威部门落实信息披露不足之间存在巨较大差距。2011年9月,中国青年报进行了题为“为什么谣言能广泛传播?”的在线调查,受访者给出的首要原因是“权威部门不能及时发布准确信息,致使信息不透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2013年度)披露的数据来看,国家各部委的透明指数都不高,55个国家部委及国家局的透明指数得分超过60分的仅6个,%,新设立的国家铁路局透明指数得分为零。二是网络空间的“蝴蝶效应”。蝴蝶效应可以用来形容网络谣言在自媒体聚合效应下的“龙卷风”现象。一个只有几十个字的微博,在短短的时间内能够被复制传播几万次,几十万次,甚至上百万次。如2011年3月席卷全国的“抢盐潮”的谣言,就是某数码市场一位普通员工群发的QQ消息所致。三是网络空间的开放性。网络为网民提供一个平等的、互动的意见交流平台,社会公众往往借助网络平台就社会公共事务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意见和观点。然而,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一些对现实不满或别有用心的人将消极情绪通过网络言论散播,形成网络谣言。如境外媒体出于某种目的,就社会公共事件发布的一些意在诋毁我国政府形象的报道,易扭曲社会公众的价值取向、干扰其价值判断。而部分网民在网络谣言的污染中为了追求个性、凸显自我,容易将社会个别阴暗现象扩大,甚至借助开放的网络跳过道德衡量的步骤,将这种负面情绪借助网络扩散、传播。2网络谣言的危害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其快捷,信息爆炸也伴随着网络谣言泛滥,网络谣言的种种危害也日益凸显。,导致社会公众伦理道德迷茫。一些文化糟粕的影响则可能使公众伦理价值取向被严重扭曲甚至置换。并且,网络谣言易诱使伦理道德失范。一些包含负面信息的谣言可能激化社会公众的非理性情绪,使事件发展被人为的向恶化方向推进。,导致危机升级扩散,引发群众恐慌,使政府的应急处置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