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红色精神——长征精神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Date1第11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长征精神的内涵及其意义。重点:长征精神的内涵、意义。难点: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Date2第11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论当时、现在和将来,长征对于整个人类的生存、奋斗和进取都是非凡的,它以无可比拟的坚定信念、艰苦卓绝、不屈不挠而获得一种具有全人类意义的永恒性,矗立起一座穿越时空的精神丰碑。可以说,这是历史馈赠给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红军长征是一部全人类常读常新的书。长征精神Date3第11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长征过程二、长征精神的内涵三、长征精神的意义Date4第11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931年11月7日,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会上选举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63人为执行委员会委员,并宣告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一、长征过程:悲壮的征程Date5第11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离开瑞金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王明(1904年生1974年3月27日逝世),安徽六安人,原名陈绍禹。1926年加入中等职务。1930年从苏联回国后,打着“反对立三路线”旗号,在1931年1月的六届四中全会上夺取了中央领导权,至1934年间,在党内推行了一条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左”倾路线,对革命事业造成了极大危害。Date6第11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博古李德Date7第11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湘江一战,宣告“左”倾教条主义军事路线的彻底破产,使广大红军指战员对王明路线的怀疑、不满以及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达到了顶点。1934年10月21日-12月1日,中央红军经过激战渡过湘江(突破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锐减。(。)血战湘江:长征最惨烈、悲壮的一仗Date8第11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935年1月7日,中央红军占领遵义。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运用马列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后,在行军中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行动。遵义会议: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遵义会议会址Date9第11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朱德刘少奇陈云博古洛甫邓发凯丰邓小平刘伯承林彪彭德怀聂荣臻遵义会议的其他参加者Date10第11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