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别样的“辽沈战役”.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别样的“辽沈战役”.doc

上传人:水中望月 2019/6/2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别样的“辽沈战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别样的“辽沈战役”-工程论文别样的“辽沈战役” 宫柯大庆油田年产量向2000万吨攀升的时候,“文化大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派系争斗造成的混乱殃及铁路运输。当时大宗原油南运的唯一通道发生间歇性梗阻,导致顺、葫芦岛、大连等地的炼油厂原料供给不足。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上下游一旦脱节后果将不堪设想,国务院召开紧急会议,做出了一项输血救急的重大决定。临危受命1970年7月,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向国家相关部委、沈阳军区和刚刚由煤炭、石油、化工三家合并成立的燃料化学工业部下达了《关于建设东北输油管道的通知》。这道严苛的命令要求用一年左右的时间,首先抢通大庆至抚顺的一期输油管道工程,摆脱大庆原油依赖铁路外运发生的困局。然后继续向海港延伸以便装船南运,缓解华中和华南地区能源不足造成的压力。鉴于当时全国各地屡禁不止的无政府状态,唯有军队能够担此重任。通知下发后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给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打电话,责令沈阳军区牵头组织设计施工,务必要保证这项国字号的大工程万无一失,如期竣工。国难当头,临危受命,陈锡联司令员感到肩负的责任极其沉重,他立即抄起办公桌上的红色保密电话,将在辽西地区主持战备工程施工的沈阳军区副司令员肖全夫紧急召回。肖全夫副司令员是开国少将,从红军时期到抗美援朝,身经百战,战功赫赫,1969年3月又指挥珍宝岛对苏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受到中央军委嘉奖。他熟悉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有指挥大兵团联合作战的实际经验,挂帅穿越黑、吉、辽三省的管道工程非他莫属。为突显军队领导这项大工程的权威性,陈锡联司令员还安排时任沈阳军区副政委李少元和副参谋长罗坤山为副指挥,协助肖全夫履行使命。燃料化学工业部方面,委派副部长张文彬加入双方联合成立的领导小组并担任副指挥。1970年8月3日,在沈阳军区第四招待所,陈锡联司令员亲自主持召开有燃料化学工业部、大庆油田、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革命委员负责人和三省军区首长出席的筹备会议,布置任务、严明纪律。按照肖全夫副司令员的提议,将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的日期定为保密代号,“八三工程”赫然启动。回望历史,中国虽有建设输油管道方面的尝试,但是规模甚小。抗日战争期间为保障航空燃料供给,1941年中美联合抢建了从印度加尔各答港经缅甸到达昆明,长这3200公里,。1951年到1958年在四川建设了累计长度277公里,管径80—159毫米的天然气输送管道。1958年克拉玛依油田发现后,建设了通向独山子炼油厂1472公里、管径168毫米的原油输送管道。此后,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输油管道建设再无进展,“八三工程”上马之际,尚未形成专业的管道勘察设计部门和施工队伍,并且国内还没有任何一家工厂制造过建设输油管道所需要的专用管材和附件。可谓是国情军令刻不容缓,各种因素叠加的困难令人胆寒。与人才、资金、设备、物资相比,最稀缺的是时间,东北的气候半年严寒,可供施工的日子即便是全天候作业一年也超不过200天。何况设计为720毫米管径的长龙还要安全穿越嫩江和辽河两大水脉,谁都没有建设这种大工程的经验可言。中国第一条大口径、长距离输送原油的管道能否如期开通?考验着“八三工程”指挥部的每一位成员。军令如山戎马大半生的肖全夫副司令员,以再度组织“辽沈战役”的胸襟和气魄运筹帷幄。他将一期工程指挥部设在大庆油田2号院,全盘军事化管理,震慑了“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