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聊斋志异》读后感700字《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志怪短篇小说集。《聊斋》虽然在描写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实际上借妖反映里当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每篇故事末尾的“异史氏曰”,抒发了作者或赞或讥,或笑或叹的千种情感。鲜明的艺术特色、引人探究的思考,造就里这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蒲松龄从小对民间传说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充满奇幻色彩的《聊斋志异》是他在原有故事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加工作品,并以他独特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聊斋》中,有不少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腐朽,例如在《促织》中,由于帝王爱斗蟋蟀,各级官员也为一己私利争相勒索百姓——“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给百姓造成极大的负担。主人公成名及其一家整日“以促织喜,以促织悲。”呜呼,何其悲也!古人云:“苛政猛于虎也。”蒲松龄以这篇看似结局圆满的《促织》讽刺了封建官员的发达建立在百姓的苦难之上,也表达了对遭到压迫的百姓的同情。《聊斋》中的另一大类作品则是毫不吝啬地赞美了人性里真善美的光辉。作者对聂小倩的知恩图报、宁采臣的清廉正直欣赏不已,也对他们的圆满爱情给予诚挚的祝福;向杲变虎向弑兄豪绅报仇,作者对其敢于抗争加以褒扬……除此之外,《聊斋》还记载了一些民间艺术,例如口技。口技者技艺之高超从对观众的侧面描写中可见一斑:“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于是宾客无不不暗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然而撤去一众道具,只有“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扶尺而已”,令读者为之惊叹。“姑妄言之妄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此诗不仅是清初诗人王士祯为《聊斋志异》赋的题诗,更是准确地点评了《聊斋》。《聊斋志异》有着广泛的题材、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及跌宕起伏的情节,无愧为我国历史上志怪小说集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