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诗经》中的婚恋诗.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诗经》中的婚恋诗.doc

上传人:653072647 2019/6/3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诗经》中的婚恋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诗经》中的婚恋诗-文学作品赏析婚恋诗在《诗经》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国风》中尤多,展示了当时爱情、婚姻的各个方面的情况。《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邺风·击鼓》中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向我们诉说着优美的爱情故事。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归宿。在《诗经》中,关于婚姻的诗主要有《周南·桃夭》、《周南·螽斯》、《周南·樛木》、《周南·葛覃》、《墉风·柏舟》等。这些诗都有着怎样的共同特色呢? 一、善用比兴的中国诗歌传统表现手法。宋代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在《周南·桃夭》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从桃花到桃实,再到桃叶,三次变换比兴,通过桃花似的外“美”,巧妙地和“宜”协“善”结合起来,表达着人们对家庭和睦、安居乐业的生活的美好向往。在《周南·樛木》中,“南有樛木,葛藟累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从弯弯树攀满野葡萄到弯弯树覆满野葡萄,再到弯弯树缠满野葡萄,祝福新郎幸福、美满的婚姻。《周南·螽斯》和《周南·葛覃》也用到了比兴的手法。二、诗中隐含着儒家的思想观念。《周南·桃夭》刻画出的新娘不仅有艳若桃花的“目观”之美,还需要具备“宜其家室”的品德,善良的心。这样才是美丽的少女、合格的新娘。“善”是儒家思想之一,“仁者,爱人”,强调与人为善。《周南·葛覃》表现了女子归宁,回娘家探望父母前的心情,突出女子的勤俭孝敬。孝一直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孔子曾说,“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孟子也说,“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郑风·蹇裳》里表现两情相悦的两人,要平等以待,可见先秦时代男女对待爱情的平等程度是十分高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力人,己欲达而达人”教育我们要学会平等待人。三、现代婚礼****俗观念是诗中的婚礼的****俗观念的延续。《周南·螽斯》的“宜尔子孙,振振兮”、“宜尔子孙,绳绳兮”“宜尔子孙,蛰蛰兮”“子孙”,是生命的延续,晚年的慰藉,家族的希望。华夏先民多子多福的观念,在尧舜之世已深入民心。《庄子·天地》篇有“华封人三祝”的记载:尧去华地巡视,守疆人对这位“圣人”充满敬意,衷心地祝愿他“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