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
级下册,P67-68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求近似值的方法。能够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来求积、商的近似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人民币和外币的兑换,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去尾”、“进一”的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必要性和实用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探索规律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懂得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能够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灵活掌握求积、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复习迁移
1、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2、复习铺垫
①=(    )元(   )角(    )分
②=(    )元(   )角
③320÷61=(    )¨¨¨(    )
④÷=(   )¨¨¨(    )
二、探究交流,建构新知
(一)引导学生感知外币与人民币的价值:
了解中国银行近期公布的外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比率,理解人民币兑换的比率的含义。
(二)应用比率,尝试解决问题。
1、出示例题(1):,折合人民币大约多少元?
①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②思考怎样求这本故事书折合人民币多少元?试着列出算式。
2、根据汇报,讲清算理
①学生汇报。
②小结,讲清算理。人民币最小的货币单位一般是“分”,以元为单位时第三位小数没有意义。
(方法是用外币×比率=人民币。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乘法算式中的积取近似值,这就是本课的第一个知识点——积的近似值)
③比较准确值和近似值的不同。
3、出示例题(2):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到银行可兑换多少美元?
(1)学生自已读题并列出算式,同桌交流算式的意义,然后试着做一做。
(2)根据汇报,讲清算理
①学生汇报。
②小结,讲清算理。
(方法是用人民币÷比率=外币,展示出正确算式后,作简要讲解:600÷,,就相当于1美元。记得保留两位小数哟!)
③可以用计算器计算。(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4、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人民币和其他货币是怎样兑换的,也学会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不论用乘法还是除法,都可根据题目要求或生活习惯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求积的近似值要求出积的精确值,再取近似值;求商的近似值只要算到比要保留的位数多一位即可。
三、巩固深化,运用新知(课件出示)
(一)基本练习
保留整数  ×
保留整数  ÷15
保留一位小数  ×4
(二)综合练习
1、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