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水中实验报告篇一:水中化学耗氧量的测定实验报告水中化学耗氧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 1、对水样中耗氧量COD与水体污染的关系有所了解 2、掌握高锰酸钾法测定水中COD的原理及方法二、实验原理化学需氧量(COD)是反映水质受有机物污染情况的一个重大指标,本实验通过用酸性高锰酸钾煮沸消解法,对武汉东湖内的水样进行化学耗氧量的测定。测定时,在水样中加入H2SO4及一定量的KMnO4溶液,置沸水浴中加热使其中的还原性物质氧化,剩余的KMnO4用一定量过量的NaC2O4还原,再以KMnO4标准溶液返滴定NaC2O4的过量部分。在煮沸过程中,KMnO4和还原性物质作用: 4MnO4-+5C+12H+=4Mn2++5CO2+6H2O 剩余的KMnO4用NaC2O4还原: 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 再以KMnO4返滴NaC2O4过量部分,通过实际消耗KMnO4的量来计算水中还原性物质的量。三、主要试剂 /LNa2C2O41:3H2SO4 四、实验步骤 1、-105℃干燥2h,,加水溶解后定量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线。取上液100ml稀至1升,。 2、.05升水中,煮沸15min,静置2天,以“4”号砂芯漏斗过滤,保存于棕色瓶中()。取上液100ml稀至1升,摇匀。 3、水中耗氧量的测定用移液管准确移取100ml的水样,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5ml1:3H2SO4,,若此时紫红色消失,应补加KMnO4溶液,记录KMnO4总体积用量V1(若紫红色不消失,则V1=10ml),置沸水浴锅30min(或加热煮沸10min),,充分振荡,此时溶液应由红色转为无色(若仍为红色,可再补加5ml)。,记录V2,平行滴定三次,记录数据。4、求KMnO4的校正系数K值用一份滴至终点的水样,趁热(70~80℃)加10mlNa2C2O4,立即用KMnO4滴至微红,30s不褪色,记录V2(ml)。校正系数K=10/V2(每毫升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相当于草酸钠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5、化学需氧量COD的计算高锰酸钾指数=[*K—10]*M*8*1000/100 式中:M—草酸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 8—氧(O)的摩尔质量,g/mol; 100—取水样体积,mL。五、实验结果: 第一次V1=10V2== 高锰酸钾指数=[*K—10]*M*8*1000/100 =(*10/-10)**8*1000/10=160 第二次V1=10V2== 高锰酸钾指数=[*K—10]*M*8*1000/100 =(*10/-10)**8*100=108 第三次 V1=10V2= V3==[*K—10]*M*8*1000/100 =(*10/-10)**8*100=128 六思考: 1、水样的采集与保存应当注意哪些事项? 2、水样加入KMnO4煮沸后,若红色消失说明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 1、答:水样的采集要注意具有代表性,在水的表层、中层和下层分别采样。水样保存在塑料瓶中,带回实验室,立即放入4~5℃的冰箱避光储藏。 2、答:说明水样浓度过高,还原物质很多,导致高锰酸钾被还原,红色消失。此时应该继续添加高锰酸钾,或者稀释水样后重新试验。篇二:水处理实验报告西北铅锌冶炼厂降解污酸COD实验报告及处理方案一、背景污酸主要来自硫酸车间的动力波烟气洗涤,老系统约有200m/d。污酸成分及含量见表1. 3 目前污酸主要通过KMnO4+Na2S除汞法,该工艺在国内首次用高锰酸钾对污酸进行氧化,能达到除汞的目标,但缺少COD的降解工序,使得COD偶有超标现象,无法稳定达标排放。二、实验原理化学需氧量(COD或CODcr)是指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在外加的强氧化剂的作用下,被氧化分解时所消耗氧化剂的数量,以氧的mg/L表示。化学需氧量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这些物质包括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本次实验通过芬顿法、KMnO4+曝气、NaClO、K2FeO4分别进行COD的降解脱除,探寻最佳降解污酸COD的方法。三、实验结果及分析1、芬顿法芬顿法是以亚铁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