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病毒性肠炎.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病毒性肠炎.doc

上传人:xzh051230 2019/6/4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病毒性肠炎.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概述】病毒性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80%婴幼儿腹泻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全身症状,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是造成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世纪70年代国外证明了病毒性肠炎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类微小病毒,其次有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腺病毒),诺沃克类病毒、冠状病毒、星状病毒和杯状病毒等。【临床表现】病毒性肠炎经粪一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吸道感染所致,潜伏期1~3d,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有时合并心肌炎,高热时体温多在39—40℃,病初即有呕吐,常先于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便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常并发中、重度等渗或高渗性脱水及酸中毒。本病为子限性疾病,数日后呕吐渐停,腹泻减轻,不喂乳类的患儿恢复更快,病程约3~8d,少数较长。【诊断】应以临床表现及下述检查为依据1、季节性流行。2、大便检查未找到腹泻原因或寄生虫,镜检脓细胞少见,可有脂肪球。3、早期粪便培养或电镜找到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等。4、用RIA或EJISA检测到类似滤液中相应的病毒抗原,或用核酸凝胶电脉检测到轮状病毒RN***段。【鉴别诊断】1、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月龄以下的小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腹泻,但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无呕吐,生长发育不受影响,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2、细菌性痢疾常有菌痢接触史,大便呈粘便、脓血便,细菌培养可以鉴别。3、坏死性肠炎中毒症状严重,腹痛、腹胀、频繁呕吐、高热,起初大便为稀水粘液状或蛋花汤样,逐渐出现血便或呈红豆汤样便,具有腥臭味,重症常出现休克。【治疗】原则为: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1、饮食疗法应强调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要,补充疾病消耗,以缩短腹泻的康复时间,但应根据疾病的特殊病理生理状况、个体消化吸收功能和平时的饮食****惯进行合理调整,母乳喂养儿继续哺乳,暂停辅食;人工喂养儿可喂以等量米汤或稀释的牛乳或其他代乳品,由米汤、粥、面条等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有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4~6h(不禁水),待好转后继续喂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腹泻停止后继续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脱水往往是急性腹泻死亡的主要原因,合理的液体疗法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3、抗病毒治疗可试用潘生丁治疗,***50mg/次,3次/d,儿童剂量酌减,另可用病毒唑、病毒灵等。4、微生态疗法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常用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链球菌制刹。5、肠粘膜保护剂能吸附病原体和***,维持肠细胞的吸收和分泌功能,与肠道粘膜蛋白共同作用可增强屏障功能,组织病原微生物的攻击,如蒙脱石粉,1岁以下每日1袋,1~2岁每日2袋,3岁以上每日3袋。矫稍斌邦邑蓉妖收幸驱艳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