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与对手共享市场.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与对手共享市场.doc

上传人:管理资源吧 2011/10/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与对手共享市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战略谋划
——柯达全行业收购中国胶卷市场始末
——汉高公司增资扩股案***
——摩托罗拉的本地化战略
——百事可乐的市场竞争战略
——微软中国在1999
你按下按钮,其余由我负责
——柯达公司广告语
与对手共享市场
——柯达全行业收购中国胶卷市场始末
1998年2月23日,新华社一条简讯在中国商界引起强烈震动:,收购汕头公元、厦门福达和无锡阿尔梅3家中国感光材料厂。这标志着为世人所关注的长达4年之久的柯达全行业收购谈判终于落下帷幕。
重振柯达
感光材料的研制和生产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长期以来,世界感光材料的生产和销售一直为少数几家大公司所垄断,人称“两个半”:美国柯达一个,日本富士一个,德国的爱克发算半个,其他都是“小字辈”,不值一提。80年代以前,柯达一直是世界胶卷行业的龙头老大,对富士根本就不屑一顾。然而,进入80年代,富士借助日本政府的国内市场保护措施,悄悄崛起,转眼间吞掉了柯达25%的市场,等到柯达回过味来,龙头老大的座位已非富士莫属了。
柯达失势的原因在体制。长期以来,柯达公司思想僵化,机构臃肿,不思变革,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市场。其结果是,成本上升,利润下滑,股票价格一跌再跌。据柯达自称,在过去的20年里,仅在日本市场就损失了56亿美元。
1993年底,柯达公司董事会举手表决,解除了Kay Whitmore的董事长职务,56岁的裴学德( Fisher)入主柯达。裴学德曾任摩托罗拉的首席执行官(CEO),在商界享有很高声誉。裴学德上任伊始,便大刀阔斧进行改革。1997年12月,柯达公司董事会宣布,拿出10亿美元,在两年时间内,裁减1万名雇员。而在此前的9月份,公司已经砍掉了200个中高级管理职位。1998年,柯达的研究与开发费用也在10亿美元的基础上减少1个亿。
裴学德提出拓展国际经营空间,开辟营销渠道,呼吁克林顿政府制定“具体计划”,以帮助打开日本市场,并建议美国政府考虑对进口的富士胶片增收关税。与此同时,柯达关闭了经营不善的澳大利亚工厂,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力度。
1994年初,上任才两周的裴学德率领柯达公司代表团来到中国,向中国政府表达了柯达的意图,这就是全行业收购中国感光材料工厂,同时在中国建立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感光工业。裴学德在向新闻界解释柯达看好中国市场的原因时,是这样说的:“只要中国有一半人口每年拍一个36片装胶卷,足以将世界影像市场扩大25%;中国每秒多拍500张相片,便相当于多了一个与日本或美国相等的市场,中国的潜力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优厚。”几个月后,裴学德与朱镕基副总理达成原则性协议,双方就这一问题开始谈判。
争夺市场
美国柯达和日本富士是世界感光材料业的巨头,又是竞争对手。近年来,西方经济不景气,波及感光材料工业,使该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柯达和富士一直都在寻求降低成本、开拓市场的新途径。
目前,世界感光材料的消费水平是:,,,但中国感光材料消费的年增长速度则分别是美国的4倍,日本的5倍。预计到2005年,中国将超过美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感光材料市场。正是看好这一点,柯达、富士和爱克发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希图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进而垄断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