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审计有风险准则来导航-中国注协对审计风险准则的解读.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审计有风险准则来导航-中国注协对审计风险准则的解读.doc

上传人:sanshengyuanting 2014/1/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审计有风险准则来导航-中国注协对审计风险准则的解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审计有风险准则来导航-中国注协对审计风险准则的解读
审计风险准则针对的是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问题。中注协借鉴国际审计风险准则,起草了《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修订)》、《审计证据(修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和《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等4个准则项目,已经发布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审计风险准则的起草背景
近年来,企业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企业组织结构及其经营活动的方式日益复杂,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影响日益加深,会计准则要求的判断和估计日益增加,企业管理当局进行财务舞弊的动机和压力日益增大。相应地,审计实务也在随之变化,导致注册会计师行业风险日益增加,迫切要求审计准则制定机构定期评估准则的适当性,使其能够对审计实务进行有效和及时的指导。
审计风险准则项目最早是由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提出并起草的,后与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原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设组织)成立了联合风险评估工作组,制定共同的审计风险准则。1998年,加拿大、英国、美国的准则制定机构与学者组成联合工作组,了解和研究审计实务的发展情况,并为准则制定机构修订审计准则提供建议。2000年5月,联合工作组发表了研究报告《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方法发展》。2000年8月,美国公众监督理事会(PublicOver鄄sightBoard)发布了关于审计效率的研究报告。这两份报告的主要研究结论是,基础的审计风险模型并没有被废弃,但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
在审计风险准则项目开始的初期,一些国际知名公司相继发生了财务舞弊丑闻,严重损害了社会公众对审计有效性的信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审计风险准则项目的起草进程和主要内容产生了重大影响。2003年10月,IAASB批准发布了4项审计风险准则,即《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审计证据》、《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和《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以及企业经营环境的急速变化,我国审计准则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行业面临的风险有日益增大趋势;现行审计实务不能有效应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审计风险准则的出台导致国际审计准则出现很大的变化;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依存度日益提高,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要求越来越迫切。面对上述挑战,中注协认真研究了国际审计风险准则的内容,进一步加快了审计准则建设和国际趋同进程,起草了我国审计风险准则。审计风险准则的重大变化
起草审计风险准则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修订审计风险模型,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以充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并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程序。
与现行审计准则相比,审计风险准则的重大变化体现在以下方面:
。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程序,更广泛和更深入地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各个方面,包括了解内部控制,为识别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和披露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提供更好的基础。
。注册会计师应当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实施更为严格的风险评估程序,而不能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