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中朝边界、明前期中朝东段边界的变化.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朝边界、明前期中朝东段边界的变化.doc

上传人:漫山花海 2019/6/5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朝边界、明前期中朝东段边界的变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螅明前期中朝东段边界的变化蚁螈一、元以前中朝东段边界蒅中朝东段边界自渤海、辽、金时期起一直相对稳定。公元7世纪末,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之大部,在朝鲜史上称为新罗王朝。8世纪初,中国东北地区出现了以革末革曷为主体的渤海政权。渤海历时200余年,史称“海东盛国”,境内有5京、15府、62州。其中渤海之南京南海府位于今朝鲜咸镜道附近,与新罗相接。据《新唐书·渤海传》载:渤海“南比新罗,以泥河为境”。又载:渤海“以沃沮故地为南京,曰南海府”。由上述史料可知,渤海之南海府与新罗,以泥河为界。泥河为今朝鲜咸镜道的龙兴江,而且南海府又是渤海通往新罗的必经要道,即“南海,新罗道也”。上述渤海与新罗东段边界的记述,朝鲜史书也有明确的载录。据《大东地志》载:“晋初,新罗北界止于泥河,唐中宗时,渤海国南界至于永兴。”[1]永兴位于朝鲜龙兴江南岸,与《新唐书·渤海传》记载完全吻合。膂五代十国时,契丹族崛起于中国北方,建立契丹政权。926年,契丹灭渤海。此时,朝鲜半岛新罗已分裂为“后三国”即百济、泰封、新罗。918年,王建称帝,建立高丽王朝,935年统一朝鲜半岛大部。此后近200年的时间里,辽王朝与高丽为邻。辽代,包括渤海南海府在内的原渤海地区均为辽朝管辖。在渤海南海府故地,居民主要是蒲卢毛朵部人。《辽史》载:“蒲卢毛朵界曷懒河来附,诏附之”。[2](卷19)“蒲卢毛朵部多兀惹户,诏索之”。[2](卷17)曷懒河在朝鲜咸兴以北,有人认为就是咸兴一带的城川江。当时在蒲卢毛朵部之北、之西,则分布着长白山女真三十部。《辽史》卷十五《圣宗纪六》载:“长白山三十部女直酋长来贡,乞授爵秩。”辽政府分别设蒲卢毛朵大王府、长白山女真大王府管辖这一地区的女真人。这些女真首领接受辽朝授予的官职,定期向辽朝贡。蒲卢毛朵部、长白山女真,高丽称他们为东女真或东北女真。因为他们与高丽相邻,与高丽的关系也较密切。女真人以土特产与高丽交换,高丽也给予赏赐。如《高丽史·定宗世家》载:“三年(948年)九月,东女真大匡苏无盖等来献马七百匹及方物,”[3](卷2)女真氏族首领也接受高丽授予的官职;武职有将军、宁塞将军、归德将军、柔远将军、怀化将军等;文职有大相、大匡、元甫、正甫、大丞等。不过,东女真南与高丽比邻,高丽向北扩展势力,所谓“逐女真”,而女真也时常“侵盗”高丽边境。1044年(高丽靖宗十年),高丽在今朝鲜半岛咸兴以南、永兴以北之间修筑长城,抵都连浦,并筑定州、宣德、元兴三关(均在今朝鲜咸镜南道)。此后,辽与高丽东北部就以这一线长城和三关为界,直到辽天祚帝乾统七年(1107年)之前。蒀11世纪中叶后,居住在松花江中游按出虎水(今阿什河)一带的生女真完颜等部日益强大。至景祖乌古乃时,初步形成了以完颜部为核心的部落联盟,当时“白山、耶海、统门、耶懒、土骨论之属,以至五国之长,皆听命。”[4](卷1)即今长白山、图们江、绥芬河及其以东沿海地区,今朝鲜咸镜北道的一部分,都纳入了生女真部落联盟的势力范围。然而,此时这个部落联盟尚不巩固,面临着内外势力的挑战。乌古乃死后,他的次子劾里钅本、四子颇剌淑、五子盈歌相继任部落联盟首领。至盈歌时,终于平定了内外反对势力,使生女真部落联盟得以巩固与发展。《金史·世纪》载:“自景祖以来,两主四世,志业相因,卒定离析,一切治以本部法令,东南至于乙离骨(今朝鲜咸镜南北道之间的摩天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