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潮汕功夫茶1.-精.ppt

格式:ppt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潮汕功夫茶1.-精.ppt

上传人:用户头像没有 2015/11/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潮汕功夫茶1.-精.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潮汕功夫茶
功夫茶的目录
功夫茶的形成
功夫茶的选茶
功夫茶的冲泡
功夫茶的品艺
功夫茶的文化
功夫茶的研究体会
自唐代韩愈被贬到潮州后,邹鲁之风开启。现可见最早的有关饮茶文献资料是北苏轼的《与子野》书:“寄惠建名数种,皆佳绝。彼土自难得,更蒙辍惠,惭悚。”子野,即潮汕前八贤之吴复古(吴远游),与苏轼至交。文学家苏轼在茶学上造诣颇高,对茶艺颇有研究。吴复古寄上的数品福建茶,获得苏轼赞誉“皆佳绝”,且知“彼土自难得”,可见吴复古有相当高的品茗水平,也说明宋代潮汕地区至少在上层人士中已有饮茶之习俗。后又经历次战争动乱时之人口迁徙,特别是宋末朝廷南迁,文天祥兵败于潮州,更是把诸多中原文化带入潮地,如潮阳笛套音乐等。潮汕地区众多姓氏宗族,追根溯源,其始祖均始于此次朝廷南迁。历次的人口迁入,把中原的饮茶习俗也随之带入潮汕,融本地民风习俗而成“潮味茶俗”并逐渐成型为后来的“工夫”茶俗。
功夫茶的形成
功夫茶的选茶
外形:形态统一颗粒紧细
从外形看,要求茶的色泽、大小、长短、粗细、形状一致,达到整齐划一。如果长短不一,大小各异,很可能是采摘粗放;色泽多变,形状多样,很可能制作粗糙。至于茶中多西末,或含有杂质,那是制成后筛选不精之敌,此茶算不得佳茗。白开水一杯,既无茶味,更谈不上韵味,这种茶充其量最多只能算是一种解渴的饮料,根本称不上是一种好茶。对于不同品类的茶叶,有不同的外形要求。
色泽:鲜灵活气光润明亮
从色泽看,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色泽,就是同一茶类不同的花色品种,色泽也是不同的。如绿茶中蒸青茶要求翠绿,炒青绿茶呈现黄绿,烘青绿茶应是深绿。但不论何种绿茶,都应具有鲜灵活气,灰暗、暗黄、深褐色都是称不上好绿茶的。绿茶汤色以嫩绿、黄绿为上,并且清澈明亮。红茶以乌黑油润为佳,倘若茶汤红艳明亮,茶杯四周形成一圈金黄色油圈,那就是上品红茶了。至于乌龙茶,则以青褐色光润为好。
香气:开神高雅清香鲜爽
嗅香气,茶香誉称为“天下第一香”,历来为茶人看重。凡称得上是好茶者,必须具有讨人喜欢的香气,或清雅,或浓烈,只要令人神闲意远,有开神敞怀之感即可。倘若有杂质有异味,或染有烟焦味,并非出自茶香,只能使人生厌,又怎能冠以“好茶”两字。总结历代茶人经验,好茶的香气应该是有“四不”,即不庸俗,不浅薄,不单调,不浮躁。这就要求有高雅脱俗的气质、深厚实质的内涵、丰富多彩的变化、和谐协调的层次。倘能如此,无论何种类型的茶香,都能为茶人称道。
茶味:韵味十足回味无穷
茶的味和韵,也就是茶对人口腔的刺激而产生的美感。通常,一杯好茶必须具备丰富的滋味,它不但要求茶汤的味道有不断滋生的感觉;而且咽下以后,仍然产生无穷的回味和余韵,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去满足饮茶者的追求。在实践中,也有一些茶,饮时觉得甘甜、润滑,可饮过之后,却没什么回味。所以何为好茶,很难定论。这是因为茶是一种嗜好品,饮者各有所求,各有所好。诸如绿茶茶汤鲜醇可口,红茶滋味浓厚、强烈、鲜爽,乌龙茶的馥郁,花茶的甘香,白茶的鲜爽等,都有各自的风味,为嗜茶者追求。相反,绿茶味淡、涩口者;红茶味平、粗淡者,当属粗老茶之列。
功夫茶的冲泡
冲泡标准
“标准”明确规定了潮汕工夫茶的定义,即“流传于潮汕地区一带的以乌龙茶为主要用茶,以精致配套的泡茶器具,遵照独特讲究程式的一种茶叶冲泡和品饮方式。具有‘和、敬、精、洁、思’的文化精神。”内文主要包括用茶、选水、茶具、冲泡程式、品饮等五个方面内容,并按功能及需要,将潮汕工夫茶的作用分为生理需要层次、社交需要层次、休闲需要层次、审美需要层次、修养需要层次等五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