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郑州郊野公园专项规划2018-2035.doc

格式:doc   大小:3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郑州郊野公园专项规划2018-2035.doc

上传人:kunpengchaoyue 2019/6/7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郑州郊野公园专项规划2018-2035.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郑州市郊野公园专项规划(2018-2035)1、项目背景为落实中央生态文明战略、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实现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解决市民亲近自然和游憩休闲需求,迫切需要研究以郊野公园为主的大型游憩空间,以指导下一阶段公园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2018年3月,我局组织编制《郑州市郊野公园专项规划(2018-2035)》,该规划于2019年5月6日经郑州市人民政府批复。《郑州市郊野公园专项规划(2018-2035)》是从全域范围内系统性研究解析郑州都市区生态空间,对以郊野公园为核心的大型生态游憩空间进行体系构建,对郊野公园进行布局和选址规划,明确各郊野公园功能、规模和建设要求,制定建设时序和实施策略。2、规划范围与期限本次规划范围为郑州市域,总面积7446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为2018-2035年,其中近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5年。3、规划目标规划总体目标为复合郊野创新示范公园城市。规划按照全域城乡一体的绿地建设要求,对接都市区风景游憩体系,综合确定郊野公园的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近期至2020年,结合现有的风景游憩绿地,新增建设郊野公园,构建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四类风景游憩空间,规划期末,应全面建成以郊野公园为主导的风景游憩空间,形成生态郊野、多彩郊野、诗意郊野的复合郊野系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田园都市、公园城市,风景游憩空间与都市区国家中心城市目标相匹配。4、功能定位郊野公园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示范之区”和“休闲旅游、创新发展的服务之区”。以郊野公园建设为路径,形成“都市郊野、融合发展的城乡治理系统”和“山水田园、内涵发展的风貌提升系统”。通过郊野公园的建设,促进城郊地区进行风貌提升和城乡治理,最终形成“无序的城乡结合部”到“具有诗意的郊野绿色空间”的转变。5、大郊野游憩空间体系规划(1)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河一山大生态、三带一环大郊野”的大郊野游憩结构。一河一山大生态:黄河、嵩山为郑州市生态资源本底,规划应整合现状资源,形成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新增郊野公园三类风景游憩用地,构建郑州都市区范围内大生态基底。三带一环大郊野:依托现状的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游憩绿地,结合规划新建的郊野公园,共同构建“三带一环”的都市区大郊野游憩空间格局。三带一环包括黄河生态文化游憩带、嵩山-浮戏山历史文化游憩带、大熊山-具茨山生态休闲发展带、环城近郊休闲游憩环。(2)体系布局规划最终形成61个大郊野游憩空间,包括1个湿地公园、4个风景名胜区、13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和43个新增郊野公园。6、郊野公园体系和布局规划(1)郊野公园规模控制郑州市郊野公园按照小型、中型、大型进行控制。其中小型郊野公园面积为50-500公顷,中型郊野公园面积为500-2000公顷,大型郊野公园面积为2000公顷以上。(2)郊野公园规划类型根据郑州市现有的景观资源,按照景观特色对郊野公园分型分类,郑州市郊野公园包括以下六种类型,森林型、湿地型、山地型、田园型、人文型、综合型。(3)郊野公园空间布局“三圈层”规划形成“三圈层”的郊野公园布局结构,新增郊野公园43个,用地面积约六万八千公顷。主城区圈层(新增10个郊野公园):主城区即郑州市绕城高速、黄河围合区域,郊野公园选址范围主要为主城区外围组团隔离地区。郊野公园建设应满足主城区近郊游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