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根据《县及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文件精神,我局成立了专门机构对编制执行情况进行了自查评估,现将自查评估情况报告如下一、机构编制基本情况一历史沿革情况。 1991年至1993年10月,1991年2月,成立县畜牧局,泗编[1991]2号文件规定,建立县畜牧局,同时撤销县畜牧公司,组建后的县畜牧局暂定编制10人。 1991年7月,泗编[1991]34号文同意县畜牧局设立人秘股、业务股、会计股、人员内部调剂;同意设立县畜禽良种推广站,列事业编制,定编6人;同意设立县畜牧兽医科技咨询服务部,为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不列事业编制;以上单位均为股级全民事业单位,隶属于县畜牧局。 1993年10月,泗发[1993]40号文规定县畜牧局改名为县畜牧服务中心,成建制由事业服务单位转为服务实体,实行企业化管理,隶属于农业委员会,退出政府序列。 1994年5月,县畜牧服务中心会同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县畜牧服务中心成立县畜牧兽医工作站、县动物检疫站,并将县畜禽良种推广站改名为县畜牧改良站,将县畜牧兽医科技咨询服务部更名为县药械供应站,以上均为股级事业单位,隶属于县畜牧服务中心。 1996年12月,泗编[1996]31号文件规定,将县畜牧服务中心更名为县畜牧局。 1997年9月,泗编办发[1997]25号规定,将县畜牧局定为机关编制,并定编为14人。 2002年9月,泗编办[2002]13号文规定,同意县畜牧局设立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将县动物检疫站更名为县动物检疫检验所,将县畜牧兽医工作站更名为县动物防疫监督所,将县畜牧工作站更名为县畜牧生产管理所,上述机构均为股级事业单位,隶属于县畜牧局管理。 2009年7月,动物防疫监督所定编14名,动物检疫检验所定编19名,畜牧生产管理所定编4名,2010年8月泗编办[2010]80号明确动物卫生监督所编制5名。 2010年11月,泗编[2010]16号将县动物防疫监督所升格为副科级全额事业单位,2012年10月,泗编[2012]27号,县动物防疫监督所更名为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泗编办[2012]40号将县畜牧生产管理所更名为县畜牧技术推广工作站。 2013年3月,泗编办[2013]11号增设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为股级内设科室,不增加编制和人员。二实际承担的职责任务。 1、文秘、信息、调研、宣传、机要、保密、信访、接待、计生、保卫、车辆管理、会务、综合性文稿的起草。 2、党建、纪检、宣传、精神文明、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职称晋升、工资套改、老干部管理、档案管理工作。 3、拟定畜牧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行业基建投资和事业经费管理,负责财务统计和预决算编制上报工作,参与项目申报与管理,负责局机关财务和内部审计工作,监督指导局属单位及乡镇兽医站财务管理。 4、项目建设、畜牧科技推广、畜禽标准化健康养殖、畜牧统计报表、养殖场土地备案、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建设、良种推广、养殖场粪污处理等工作。 5、局属单位章、检疫证、畜禽标志管理,检疫证、标签的领取、发放及上缴工作,调查本辖区内持有检疫证明的人是否有出证权。 6、拟定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政策并组织实施,负责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处置工作,进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进行无公害产品的认证工作。 7、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动物流行病学调查,防疫人员培训,动物疫病监测,疫苗管理,应急物资储备。 8、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检验及消毒工作,参与全县动物疫病控制和扑灭工作,负责动物检疫检验人员的培训工作。 9、对动物、动物产品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动物、动物产品的生产、经营、运输活动进行监督检查,负责对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进行监督执法,报告动物疫情,监督防疫工作,依法查处违反动物防疫的行为,管理全县动物检疫证章标志、标识,负责动物监督执法人员的培训,负责对奶站的监管,负责对官方兽医、执业兽医师进行管理和培训,负责对种畜禽进行监管。 10、实施畜禽良种的引进、繁育、推广工作,承担畜牧业生产新技术的实验、示范、推广工作,承担全县饲草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三机构设置情况。 2010年7月,泗编办[2010]43号批准畜牧局内设科室为办公室、政工科、财务科、畜牧科杰克、证照管理科、化验室,2013年3月,泗编办[2013]11号增设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2014年1月,泗政发[2014]6号,撤销内设科室化验室。故县畜牧兽医局共设置内设科室6个,下属事业单位4个,在实际工作运行中,无自行设立机构的现象。四编制及人员情况。县畜牧兽医局共有编制56个,其中机关编制14个,事业编制42个。由于内设科室人员紧张,存在从下属事业单位借用人员情况;存在借调到外单位工作的人员情况;存在混编混岗情况,目前内设机构配备中层干部3人。二、机构编制评估情况一职责履行情况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