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三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发展
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的框架下分析生产成本
运用总体均衡的方法分析国际贸易与要素变动的相互影响
第一节相互需求论
比较成本理论没有论及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如何决定
只考虑供给方面而没有考虑需求方面
相互需求论则是把供给和需求结合在一起分析,分析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商品价格的理论
穆勒和马歇尔
一、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李嘉图的学生
在184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中提出了相互需求原理来说明贸易条件的决定
主要论点有三点
(一)互惠贸易的范围
两国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应在两国国内交换比例的上下限之间
棉布
化纤布
中国
1
日本
1
2
棉布
0
化纤布
1:
1:2
中国不参加
日本不参加
(二)贸易条件的决定
具体交换比例取决于双方对对方产品的相互需求强度
一国对另一国产品的需求越强,贸易条件对本国越不利
(三)贸易利益的分配
国际交换比例越接近本国的交换比例,本国获益越少
二、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
阿弗里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是《国际贸易纯理论》(1879年)和《经济学原理》(1890年)
其理论核心是边际效用论和生产费用论相结合的均衡价格论
用提供曲线来进一步解释穆勒的理论
(一)提供曲线
提供曲线表示一国想交换的进口商品数量与所愿意出口的商品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表明一国进出口的贸易意向随着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既可以看成一国的出口供给曲线,也可以看成一国的进口需求曲线
用生产可能性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和可以发生贸易的各种不同的相对价格推导
X
Y
X
Y
0
0
Ⅰ国
PPC
CIC1
A
XA
YA
PA
PA
PB
B
XB
YB
CIC2
D
XD
YD
F
XDXB
YBYD
PB
PC
C
XC
YC
CIC3
E
XE
YE
PC
XEXC
YCYE
G
O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