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doc

格式:doc   大小:602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doc

上传人:wz_198622 2019/6/8 文件大小:60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规定排水体制选择的原则分流制指不同管渠系统分别收集、输送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合流制指用同一管渠系统收集、输送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规定出降雨少的干旱地区外(降雨量一般指年均降雨量300mm以下的地区)新建地区应采用分流制。由于一些老城区已采用合流制,故规定同一城镇的不同地区可采用不同的排水体制,同时规定现有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应按照规划的要求加大排水管网的改建力度,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如过有暂时不具备雨污分流条件的地区,此地区应提高截流倍数,采取截流、调蓄和处理相结合的措施减少合流污水和降雨初期的污染。截流制合流制排水方式进水截流井调蓄池进水调蓄池出水至污水厂溢流至河道出水至污水厂完全分流制排水方式完全分流制与不完全分流制排水方式的对比低影响开发(LID)进行雨水综合管理的规定雨水综合管理是指通过源头消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的方法,控制面源污染、防止内涝灾害、提高雨水利用程度。面源污染是指通过降雨和地表径流冲刷,将大气和地表中的污染物排入受纳水体,使受纳水体被污染的现象。城镇规划时,用渗透、调蓄等设施减少雨水径流量减少进入分流制雨水管道和合流制管道的雨水量,减少合流排水系统中溢流的次数和溢流量,可以有效地防治内涝灾害,还可以提高雨水利用程度。提高雨水利用程度的具体措施包括屋顶绿化、雨水蓄渗、下凹式绿地、透水路面等。雨水渗透涵养地下水也是雨水资源的利用。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内涝防治的规定城镇内涝防治包括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综合措施防治城镇内涝是通过源头控制、排水管网完善、城镇涝水行泄通道建设和优化运行管理几个方面进行。工程性措施:建设雨水渗透设施、调蓄设施、利用设施和雨水行泄通道、对市政排水管网和泵站进行改造、对城市内河进行整治等。非程性措施:建立内涝防治设施的运行监控体系、预警应急机制以及相应法律法规等。进行排水系统设计时,从较大范围综合考虑的若干因素1、国内经验,污水和污泥可作为有用资源,应考虑综合利用,综合利用污水污泥要在对其安全性、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等情况的论证和评价之后进行。2、与邻近区域内的污水污泥的处理和处置系统相协调包括较大范围内综合考虑会不会影响临近区域;几个区域同时建设时应考虑合并处理和处置的可能性,这种建设方法经济效益好,但施工时间较长。3、如设计排水区域内尚需考虑给水和防洪问题时,污水排水工程与给水工程协调,雨水排水工程应与防洪工程协调,以节省总造价。4、国内经验,工业废水只要符合条件(对城镇排水管渠不阻塞,不损坏,不产生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气体,不传播致病毒和病原体,不危害操作养护人员,不妨碍污水生物处理,不影响处理后出水的再生利用和安全排放,不影响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必须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污水排放城市地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等有关标准的规定)以到城镇排水系统一起处理较为经济合理。5、在扩建和改建排水工程时,对原有排水工程设施利用与否应通过调查再做出决定。,应按下式计算Qdr=Qd+Qm(Qd、Qm均以平均日流量计)式中:Qdr——截流井以前的旱流污水量(L/S);Qd——设计综合生活污水量(L/S);Qm——设计工业废水量(L/S);注:当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当地下水位高于排水管渠时排水系统设计应考虑入渗地下水量,其量宜根据测定资料确定,一般按单位管长和管径的入渗地下水量计,也可按平均日综合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总量的10%~15%去计算,还可按每天每单位服务面积入渗的地下水量计。此时计算方式就为以下:Qdr=Qd+Qm+Qu式中:Qdr——截流井以前的旱流污水量(L/S);Qd——设计综合生活污水量(L/S);Qm——设计工业废水量(L/S);Qu——入渗地下水量(L/S);,结合建筑内部给排水设施水平确定:建筑内部给排水设施水平较高的地区,可按用水定额的90%计;一般水平的地区可按用水定额的80%,应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和先地下、后地上的建设规律进行。地下管道应按远期规模设计,。无测定资料时,可按下表的规定取值。新建分流制排水系统的地区,宜提高综合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既有地区可结合城区和排水系统改建工程,提高综合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综合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平均日流量(L/S)515407010020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