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做有道德之人
元古的呼唤
道是什么?老子阐述:道,可道,非常道。道可以被言说,但这不是常道。常道是什么?什么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可言之道。古体字“道’的写法演绎的是人行走在路上观望、选择。可以说“道”是置身于人的内心的一种走向。生为何来,走将何去?而表现心灵之道便是一个人的德行。德是自我的教育,是内心的梳理、表现在外的行为的规矩。那么制约人的心灵走向的东西是什么呢?泱泱中华民族经历了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洗礼,从远古的蛮荒到现代的文明,我们耳畔仍然清晰地回响着“仁者爱人”、“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文化训导。远古的智者用他们超凡的智慧指引着我们心灵的去向、荡涤着我们内心的丑恶洗涮去我们思想的尘埃。滞留在人内心的是古之以来的文化精髓,它牵引着我们走出心灵的困顿,走向“善”的、“仁义”的、“博爱”的道路。所以在这样的思想的引领下,我们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善良、关爱、宽容、稳重是作为炎黄子孙所拥有的美好的品德。
民族的需要
时过境迁,当历史的车轮碾过昔日汉唐时期的繁华、晚清时期民族的危亡,我们来到了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物质高度发达的时代。放眼望去,熙熙攘攘的车流、急急匆匆的脚步似乎皆奔着利益而去。一时间,欺诈、蒙骗、诋毁、恶意攻击等丑剧在人间每每上演。在人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道德的沦丧、亲情的缺失正在逐渐地弥漫开来。一代的茫然并不可怕,可是当衣食无忧、光彩夺目的生活换不来孩子温情的目光时,当我们一次次惊闻年少的孩子竟然滑向道德的最低边缘时,猛然间,我想起梁启超曾站在满目疮痍的民族危亡中说过的警句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是民族的未来,急功近利的心态,奔忙不息劳作让我们疏忽了对未来的考虑。未来的竞争会是什么呢?是人的竞争。有句话说的好: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而一个民族的强大,不是经济的强大,不是GDP的快速增长,而是民族精神的屹立不倒。而宽厚、仁慈、善良、讲礼仪是我们的民族之本,所以当我们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将我们的民族之本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只有让我们的少年懂得关爱,懂得包容,懂得谦让,懂得报恩,我们的民族才能长盛不衰。所谓投之以李,报之以桃,播种了什么样的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