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襄阳讲解词.doc

格式:doc   大小:3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襄阳讲解词.doc

上传人:drp539601 2019/6/10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襄阳讲解词.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相信各位朋友一定听过王维的这首《汉江临泛》,那么我们今天将要参观的便是此诗所描绘的襄阳城。在介绍襄阳城之前,请允许我先说一条2010年12月2日人民日报湖北分社社长顾兆农发布的一条消息“国务院已批准同意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原襄樊市襄阳区更名为襄阳市襄州区”。可能有的朋友会不理解了,怎么导游介绍襄阳城怎么又突然冒出个襄樊了。襄樊,是襄阳与樊城的合称,汉江穿城而过,南为襄阳、北为樊城。襄阳筑城于汉初、樊城始于西周,综合建城史长达2800余年。现代襄樊建市于1950年5月,1979年6月升为省辖市。在合称襄樊、升格规模后,这座城市迅速在汉江经济带上崛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是中国轻工城市中的领跑者。60年来,襄阳称谓在城市前行中一步步远离母体。襄樊这座城市曾经有过许多名称,但存在时间最长、承载历史最多、影响范围最广的,是以襄阳命名的阶段。春秋战国时,楚国就有襄阳这个行政建制;魏晋之后,无论政权如何更迭,襄阳始终是“府、道、郡,公署、专区、地区”等区域性概念以及作为治所“县”的地域性概念——这一复合形态存在。1950年,管辖新生襄樊的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驻在襄阳古城,襄阳县治则移至樊城。1983年8月19日,襄阳地区与襄樊市合并,地级襄樊仍辖襄阳县。1984年城区改革,古城所在的江南片区以“襄城”之称增设新区,也就是说现今游客要找的襄阳,在称谓上变成了襄城。襄阳称谓名不符实,让游客感到尴尬。多年来,社会各界人士为此奔走呼吁。其间,当地屡次展开的区划调整都让“襄阳”错失“回归”良机。1992年8月1日,民政部批准襄阳县政府驻地由市区樊城迁至郊外的张湾镇,襄阳称谓在地理上彻底远离襄樊核心区。2001年底,襄阳撤县建区。至此,襄阳名实分离。对整座城市的未来,任何人都有美好憧憬的权利。襄阳称谓的迁移与复制是不尊重历史的,2007年启动的更名论证,可以视作官方用行动向市民表达的无限尊重。2010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原襄樊市襄阳区更名为襄阳市襄州区。12月9日,襄阳市召开更名大会,正式将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襄阳区更名为襄州区。今天的襄阳是湖北省第二大城市,,现辖襄城、樊城、襄州3个区,南漳、保康、谷城3个县,枣阳、宜城、老河口3个县级市,总人口达到588万人。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中游,是汉江流域中的一座中心城市。汉江自西向东穿越襄阳城区。江北为樊城、襄州两区,樊城是襄阳市工业、商业较集中的城区,也是鄂西北的交通、邮电、物流中心,襄州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区域;江南为襄城,是襄阳市市级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学校相对集中,形成全市的政治、文化、教育中心。在这里,我就先用几个别称来为各位介绍一下襄阳,感受一下不一样的襄阳。第一:中国三国文化之乡2009年4月襄阳市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三国文化之乡”,成为继河北涿州、河南许昌之后全国第三个“中国三国文化之乡”。闻名中外的《三国演义》120回中,有32回发生在襄阳这片大地上。东汉末年,是襄阳发展的鼎盛期,刘表将荆州治所由汉寿迁到襄阳,管辖着两湖、两广、河南、贵州部分地区,在刘表的治理下,襄阳成为全国最安定、最富庶的地区。由于曹操大军南下,打破了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