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碧螺春茶设施栽培试验初报
王化坤戚子洪朱裕忠俞文生
碧螺春茶原产于苏州太湖洞庭山,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其叶卷曲成螺,银毫遍体,银绿阴翠,是绿茶中的极品,也是天然健康饮料,有止渴生津,清心解暑,利尿解毒,减肥去腻明目提神去疾强身功效,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经济效益高,市场价格随时间变化极大,前期价格较高,后期价格迅速下滑,一天一价。塑料大棚茶园具有茶芽早发,茶叶早上市,提高茶树种植效益,同时可以避免秋冬霜冻和春季“倒春寒”,提高茶叶产量等优点。本试验进行了1年的实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总结如下:
1试验材料与方法
取材于中心现有茶园,地势平坦较低,品种为槠叶种,树龄25年。四周有大树防护。,肥力一般,生长状况较好,茶行南北方向,株行距为150cm×30cm(去年间移后的株行距),株高150cm,树幅100cm,覆盖度50%,于春季春茶采摘后进行一次修剪。
以半弧形水泥柱做梁,两根中间以螺栓相连形成一个半圆,跨距为600 cm,柱子间间距为100cm,大棚的中心高度为250cm,长度为2500cm。在大棚两侧距地30cm处设一裙围,可启闭通风。大棚一共2个,分别标记为A棚和B棚,A棚扣2行茶,B棚扣3行茶,棚内设置小拱棚,B棚留1行不扣小拱棚做对比,小拱棚结构为边柱高150cm,中心柱高180cm,中心柱与边柱相连形成三角形结构。。大棚南端中央开一扇可开启的门,便于人员进出和通风换气。以同一地块茶园做对照。
塑料大棚于2003年12月24日覆盖,至2004年3月25日揭膜,覆盖期共92天。,每天早8:00下午2:00观察记载大棚温湿度和芽梢生长等有关数据。在内棚设20cm深地温计,观测土壤温度变化,记载茶叶产量、测定茶叶品质,计算生产成本。
扣棚前的施足肥料,方法是开双沟施肥,距茶园根部30cm,开30cm宽30cm深条状沟,每亩施入100kg三元复合肥、1250kg有机肥。扣棚前进行灌水,使土壤水分饱和。地上覆10-15cm稻草,。扣棚后注意温湿度控制,在温度高于30度,湿度大于90%进行通风换气。其它管理同普通茶园。
2试验结果
早上8:00双层棚的温度平均分别比单层棚和对照高1度和2度,中午2:00高5度和10度。同一天中温度呈正弦曲线形状,最大日较差22度,双层棚大于单层棚,大于对照。土温最低出现在2月上旬,为8度,最高出现在3月上旬,。双层棚的日平均土温和气温增加,温度日较差增加。
湿度变化呈正弦曲线变化,波谷出现在中午,早晚较高。晴天大于阴天,大于雨天。湿度绝对值双层棚大于单层棚,大于对照,湿度日较差则相反。空气相对湿度和水汽压提高,相对光强减弱。这种增温增湿的小气候效应是促使茶树早春萌动的主要原因。
冬季低温期双层棚和单层棚薄膜内侧均出现浓霜,于上午9点左右融化,增加了湿度,至中午由于温度升高空气饱和度增加,相对湿度反而有所下降。
春茶开采期明显提早,双层棚最早3月1日开采,大量采摘在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