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阜新市太平区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报告)中区人民政府2008年8月目录研究报告1:太平区产业空间布局分析 1一、“一带”:隆起阜新转型的脊梁骨 1二、“两极”:占领阜新产业的制高点 2三、“三板块”:构建太平产业经济的完整体系 4研究报告2:太平区产业发展比较分析 7一、阜新市太平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分析 7二、阜新市太平区产业发展速度比较分析 8三、阜新市太平区产业发展结构比较分析 8四、主要结论 11研究报告3:太平区产业规划基础条件分析 12一、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12二、区位交通条件分析 18三、自然基础条件分析 19研究报告4:太平区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 26一、区域发展战略分析 26二、产业发展导向分析 29三、产业发展政策分析 32研究报告5:太平区产业格局分析 36一、“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区的一体化发展 36二、辽宁中部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 39三、辽西沿海经济区的一体化发展 42四、阜新市“三位一体”的一体化发展 43研究报告6:建立阜新国际工业遗产旅游实验区框架性建议 47一、建立阜新国际工业遗产旅游实验区的现实背景 47二、建立阜新国际工业遗产旅游实验区的主要意义 48三、国内外区域旅游政策梳理 49四、阜新国际工业遗产旅游实验区的基本内涵 63五、阜新国际工业遗产旅游实验区政策框架 63研究报告7: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比较 66一、阜新城市综合竞争力 66二、增长竞争力 67三、规模竞争力 69四、效率竞争力 70五、效益竞争力 71六、结构竞争力 72七、质量竞争力 74研究报告8:阜新城市竞争力分析 103研究报告9: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相关经验 115一、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主要路径 115二、国外主要城市转型经验 116三、国外城市转型政策的主要启示 125四、阜新转型可借鉴的经验 128研究报告1:太平区产业空间布局分析阜新市提出的“三位一体”战略,不仅仅是阜新市内部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同时也是力图积极接受“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区的辐射,对接辽宁中部城市群,加强在辽西沿海经济区中的地位,从而避免被边缘化的一体化发展战略,力图构建开放式的框架发展结构。在区域经济突飞猛进的外部环境中,对于太平区的产业经济发展,因地制宜,规划“一带、两极、三板块”的产业格局,力争搭建有利于促进太平区参与区域分工协作,有利于促进“三位一体”发展,有利于凸显自身地位,有利于最大化发挥自身优势的开放、协作、错位的产业格局,从而助飞太平区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规划的“一带、两极、三板块”,所谓“一带”,是以海新路为轴线,以红树、煤海、高德、城南等中心街道为节点,链接南北,贯穿东西,将阜新各区域充分联系起来的经济发展带。所谓“两极”,是指以水泉工业园区为载体的工业增长极和以世界工业遗产旅游为主题的国家矿山公园为载体的服务业增长极。所谓“三板块”,是指定位于工业生产和技术创新的水泉工业园区板块,定位于商务、商业、文化、居住等功能的建成区板块以及以世界工业遗产旅游为载体的商务休闲板块。一、“一带”:隆起阜新转型的脊梁骨“一带”——链接阜新市区、新邱区和阜蒙县的经济发展带的发展对阜新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一带”不仅仅是链接“三位一体”的桥梁和纽带,而且将是阜新的经济发展带,是实现“突破阜新”的重要内容。因此,“一带”的发展不仅对太平,而且对阜新市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从区位来看,太平区恰好位于阜新市主城区、阜蒙县城和新邱区三个城区的中心位置。按照“三位一体”发展规划,近期重点改造“一主,三横”的交通线路,以加强主城区、阜蒙县城和新邱区三者之间的联系,完善“三位一体”架构。所谓“一主”是指中华路延伸改造工程。规划将中华路东段直接向东延伸,与县城南环路相连后,穿越县城与新邱大街相接。所谓“三横”是指海新路东段新建、北新路新建和红树东路增建工程。新建海新路东段,使海新路西起煤城路,东到新邱区,成为连接新邱区与主城区的另一条主要交通干道。而新增红树东路,使红树东路西起红树路,东至新邱区,位于新义线以北,细河以南。新建的“一主、三横”,将大大加强三个城区之间的联系。由于作为“一主”的中华路延伸改造工程是以服务功能为主的主干路,同时发挥作为城市中心景观通道的作用,因此按照“三位一体”规划,中华路沿线将难以安排重要的工业项目。而新建的海新路东段,通过作为“突破阜新”战略的核心项目、位于水泉地区的阜新工业新城区,与新义线、新增的红树路东路共同构成阜新主城区、阜蒙县城与新邱区联系的核心通路。具备了按照点轴开发模式进行开发的各项条件,特别是链接南北,贯穿东西的海新路,作为整个阜新市区“生产轴”的作用凸显出来。在此情况下,及时将海新路沿线规划为经济发展带,规划的“一带”串联了“两极”和“三板块”,该产业发展带将不仅仅是太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