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金山镇构造地质实验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金山镇构造地质实验报告.doc

上传人:cjc201601 2019/6/12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金山镇构造地质实验报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目录引言 2地层 2构造 5岩浆岩 6构造发展史 6引言本次实****所用地质图为金山镇地质图(比例尺为1:100000),图区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山峰为:孤峰、奇峰、雨峰。最高点为渚岭约1800m,最低点为河北村约800m,地势较为平缓。河流支流自西部、东北部汇入东南部主干流水(金山镇位于东部河流主干旁)。村镇分布于东部及中部地区,多沿河流分布且较分散。该地区经过了复杂的构造运动,形成了一系列褶皱和断层以并且有岩浆岩体的侵入。本次实****目的有二。其一:通过综合分析地质图,比较全面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分析地质图的能力。其二:学****编制、编写某些图件和读图报告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野外地质实****和今后实际地质工作打下较好基础。本次实****完成了《金山镇地区AB剖面地质剖面图》、《金山镇地质构造纲要图》的编制,和《金山镇综合地质报告》的编写。地层主要发育晚古生代以来地层,但缺失下三叠统(T1)、上三叠统-上侏罗统(T3-J3)和新近系(N)地层。该地区的地层主要有古近系地层(E)、白垩系地层(K)、三叠系地层(T)、二叠系地层(P)、石炭系地层(C)、泥盆系地层(D)。其中,古近系地层分布在西北角,白垩系地层分布在西北部及东北部,三叠系地层分布在东北角及中部断层带区域,泥盆、石炭、二叠系地层分布在其余地区。D2:中泥盆统砂岩、砾岩,为河流沉积,分布于图区东南角的河北村背斜的核部,与上覆地层为整合接触。D3:上泥盆统页岩、泥岩,为滨海—浅海沉积,分布于图区东南角的河北村背斜的翼部,与上覆地层为整合接触。C1:下石炭统砂岩、沙砾岩,为滨海沉积,呈北东—南西方向条带状分布于图区的东南部、中部和西北部,与上覆岩层为整合接触。C2:中石炭统粉砂岩、页岩,为滨海—浅海沉积,呈北东—南西条带状分布,与上覆地层为整合接触。C3:上石炭统灰岩、泥岩,为浅海沉积,沿北东—南西向成条带状广泛分布于图区范围内,与上覆岩层为整合接触。P1:下二叠统砂岩,为滨海—浅海沉积,沿北东—南西方向分布于图区的中部与北部,与上覆岩层为整合接触。P2:上二叠统灰岩、页岩,为浅海沉积,呈一长条状沿北东—南西方向分布于图区中部,与上覆岩层T2呈平行不整合接触。T2:中三叠统泥灰岩、灰岩,为浅海沉积,沿桑园—三岔河断裂呈长条状分布于图区中部,与上覆地层K2呈角度不整合接触。K1:下白垩统砂岩、砾岩,为滨海或者湖相沉积,呈一条带状分布于图区的西北角,与上覆岩层K2为整合接触关系,与下伏地T2的接触关系为角度不整合接触。K2:上白垩统粉砂岩、页岩,为滨海—浅海或者湖相沉积,分布于图区的西北角和北部。该时期的沉积范围增大,与下伏岩层存在超覆现象。E:古近系砾岩和砂岩,为河流沉积相,分布于图区的西北角,与下伏地层K2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根据角度不整合关系,可以划分成两个构造层,分别为“中泥盆世——中三叠世构造层”和“白垩纪构造层”。构造金山镇地区主要为褶皱断层构造地形,发育褶皱与断层。主要褶皱(f1~f6):背斜、向斜;主要断层(F1—F11):逆冲断层、正断层。在奇峰—雨峰逆冲断层(F1)发育两组走滑断层(F3、F4)。褶皱轴线走向与逆冲断层带及正断层带走向基本一致,走向都为北东。两条同性质逆冲断层(F1,F2)构成叠瓦式逆冲断层系。在图中的东南角有由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