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土壤与可持续发展之农业面源污染汇报人:唐鹏指导老师:王旭Tel:**********时间:2018-03-281.《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与水环境保护》--杨林章2018-02-20发表于中国科学院院刊2.《农业面源污染的趋势研判、政策评述和对策建议》--金书秦2018-02-08发表于中国农业科学3.《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分析》--张永强2018-02-01发表于生态经济一、什么是面源污染?地表水体的污染来源分为两种点源污染:由可识别的单污染源引起的,通常指污染物通过高烟囱(15m以上)排放的气态污染物、或者有固定排放点、通过槽式-排放口排放的液态污染物的污染源。面源污染:又称非点源污染,主要由土壤泥沙颗粒、氮磷等营养物质、农药、各种大气颗粒物等组成,通过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农田排水等方式进入水、土壤或大气环境。其具有的随机性、广泛性、滞后性、模糊性、潜伏性等特点,加大了相应的研究、治理和管理政策制定的难度。点源污染面源污染面源污染按照来源的不同,可细化为随着城市污水收集管道和雨污分流工程的建设,城市面源污染正逐步得到解决。相对城市地区,农业面源污染不但多年来一直是我国“三河三湖”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也渐成为农村地表水体污染的主要贡献者,严重威胁全国人民的饮水安全。农业面源污染城市面源污染二、为什么研究面源污染?据2010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结果显示,农业污染源是造成我国水环境污染的“大户”,其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可见,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当前地表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只有10%被人类直接消费,大部分未使用的氮则被分散到广泛的环境中,最终汇入地表水体,成为主要的面源污染源。农业则是导致过量养分排放到水体中的最主要驱动因素。,太湖约58%和40%比例的总氮和总磷来自于农业产生的面源污染。,我国政府明确提出,2020年中国将形成“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两型农业。综上,体现出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源防控工作的必要性。三、农业面源污染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1农业面源污染的特征:(1)来源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广泛,包括化肥、农药流失和渗漏、农村地表径流、未处理的生活污水的排放、畜禽养殖以及渔场养殖废水的排放和水土流失等都是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2)排放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不可计量。首先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其次污水的排放量的多少也是随机发生,由于降水的不确定性,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在时间和空间上也存在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因此它的总量无法计量。(3)污染水体规模大且治理难度大。大量的污染源通过地表径流或者地下径流进入江河湖泊,进而形成规模大且浓度低(TN浓度<10mgL-1,TP浓度<2mgL-1)的江河湖泊污染,这种规模大而且浓度低的特征导致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难度更大。三、农业面源污染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2农业面源污染形成的原因与特征:(1)农药化肥的流失。无机肥料、有机肥料和农药的增加,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强度和频率大幅增加。氮素利用率为30%—35%,磷利用率为10%—20%。全球范围内,养分利用效率普遍低下,导致农田径流中TN、TP排放量普遍增加。农田中这些养分的释放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2)畜禽和水产养殖。有关报道表明,每年产生的约38亿吨畜禽粪便,其处理率不到50%,其中总量的1/4进入水体。在湖泊中的残饵污染占投饵量的10%—40%,COD排放达到了约500万吨,接近生活污水COD排放量。(3)土地利用不当。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的土壤侵蚀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因为营养物质可随流失的土壤迁移进入下游水体。它在损失土壤表层有机质层的同时,许多营养及其他污染物进入水体形成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4)农村径流和分散式生活污水的排放。四、农业面源污染源防控工作取的成效: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有关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研究,开发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技术,其中部分技术还建立了示范工程,如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和生态沟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