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ICU常规护理.doc

格式:doc   大小:55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ICU常规护理.doc

上传人:zxwziyou9 2019/6/12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ICU常规护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重症监护室护理常规ICU接收病人护理用物准备床单位的准备:麻醉床、寸带、约束带、尿瓶或引流袋。一起准备:呼吸机(全套)、心电监护仪(电极片、有动脉穿刺者准备动脉传感器及动脉测压管)、输液泵、微量泵、吸痰装置、简易呼吸器、呼吸囊、氧气湿化瓶(氧气管及湿化液)、血气分析仪、血糖仪。治疗车的准备:各种血管活性药物、各型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三通、静脉延长管、静脉连接管、治疗巾、相应型号吸痰器、吸痰器连接管、肝素盐水(含肝素10~100u)、二联瓶、棉签、相应型号血气药片、血糖药片。接病人前的检查呼吸机:调各项呼吸机参数,检查管道是否通畅,是否漏气,及时处理潜在问题。接模拟肺备床旁,试用运转正常。心电监护仪:连接是否紧密,工作是否正常。中心吸引及氧气装置:连接是否紧密,工作是否正常。其它:检查各种仪器是否校正,运转是否正常。接病人的程序病人转入ICU,接呼吸机,观察呼吸机潮气量与预设是否一致。接心电监护仪,观察、记录各项参数。有动脉穿刺置管者,连接动脉测压管路,对零,记录监测值。需检测CVP者,接中心静脉测压管,对零,记录监测值。寸带固定气管插管,并测量插管外露长度,听诊呼吸音,记录。观察神志变化(测量瞳孔直径、对光反射情况等)。铜麻醉医师或者护送医护人员交接病人病情及治疗、护理重点,了解当前用药情况及配置方法,整理各静脉用药通路,查看管路是否通畅。有深静脉置管者,将血管活性药物移至中心静脉置管处。病情允许的翻身查看病人全身皮肤情况,如有异常应登记并与转入科室签字交换。检查末梢循环状况,温度低者注意保暖。各种引流管按医嘱连接相应引流袋,妥善固定。及时据实准确记录。ICU转送病人护理遵医嘱病人准备转科时,做好转送准备。电话通知相应科室,做好准备,如:床单位、监护仪、微量输液泵等。通知患者家属并做好解释工作。根据病人情况准备转运需要的用物,如氧气袋、床旁输液架、氧气管或面罩,抢救药物和器材等。处理转科医嘱,填写相应记录,检查并整理病历。整理床单位及病人私人物品,联系电梯转运病人。转送途中需有医护人员陪护。到达病区后,与医生一起向相应科室医护人员交接病人。交接内容:病人的主要病情、各种管道、用药情况、皮肤情况、需注意的问题、病历。交接时发现有特殊情况应有详细记录并双方签字,如褥疮。整理床单及庆典永无返回病房。整理各种设备、一起并相应给与清洁消毒,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填写危重病人记录本中病人转出时间。心电监测护理心电监护仪保持清洁、干燥,定时充电,定时检查。电极片位置必须贴置正确,避开胸壁伤口,肌肉较厚的部位,定时更换。按导联线所示接好电极,并保持接触良好。保持监测图形的质量,尽量减少交流电的干扰,避免电极松脱。监测图像多选择P波明显,QRS波较大的波形。常规选择Ⅱ或Ⅴ导联。若出现异常心电图:室上速、频发或多源性室早,室颤、房室传导阻滞、ST段改变等,应随时录图描记,立即报告医生。根据病情记录心电监测情况。CVP监测护理测压操作规范化,零点与心脏同一水平。每次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根据医嘱准备测量,并及时记录在案。有特殊变化,即报告医生。咳嗽、抽搐、用力对抗呼吸机时均影响CVP值,应在安静5~10分钟再测。保持测压通路畅通。测压通路尽量避免与血管活性药物或急救药物同路,以免测压同时药物输入中断一起病情波动。根据CVP值调控输血和输液的速度、饮水量。心肺复苏术后护理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和药品,以备再次心肺复苏。积蓄严密监测心电、血压、呼吸等变化2~3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和处理。降温:降低体温可降低颅内压和脑代谢。以32℃为宜,不得低于32℃。以免诱发室颤。可用冰帽、冰袋物理降温或加用人工冬眠。对于抽搐和躁动者,适当镇静止痉,防止脑水肿的发展。适当约束并加床栏防止意外。持续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应用抗生素。保持静脉输液通畅,根据患者的尿量、CVP、BP等调节输液速度。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必要时留置导尿管,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心脏电复律后护理严密监护和观察患者的心律、心率、呼吸、血压直到苏醒病情稳定。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观察患者的面色、神志及肢体活动情况,以及皮肤是否灼伤。卧床休息1~2天。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每6~8小时1次,并观察其药物的副作用。对于有栓塞史者,宜给予抗凝治疗2周,以防新生成的血栓于转复时脱落。血管活性药物护理配药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按医嘱配药,并做好记录。配药时的简便算式:所需药量=病人的公斤体重*3,加NS或5%GS至50ml,则为1ml/Hr=1ug/kg/min。保持静脉通畅。以中心静脉输入为主,用微量电子注射泵语速注入。尽量避免从外周静脉输入,一旦外渗,应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并作局部封闭注射,防止组织坏死。尽量单独通路输入,不与输液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