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元代岭南少数民族的人口迁移.doc

格式:doc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元代岭南少数民族的人口迁移.doc

上传人:小泥巴 2014/1/1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元代岭南少数民族的人口迁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元代岭南少数民族的人口迁移
陈伟明
提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元代岭南少数民族人口迁移的历史状况、特点及其意义,以从更多方面认
识古代岭南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特点与规律。
关键词岭南少数民族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是指人类聚居位置在空间上的移动。古往今来,人类社会正是在人口不断运
动的过程中,分化组合,形成新的民族集团,开发新的生存空间,从而不断进步发展。
岭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南方地区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在千百年来风风雨
雨的历史长河中,人口不断迁移,民族不断融合。岭南少数民族的迁移,既是中国古代人口
迁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天岭南少数民族分布现状的历史根源,直接反映了古代岭南少
数民族的历史发展状况。元代岭南少数民族的人口迁移,正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人口迁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少数民族的人口迁移更是如此。古代岭南地区,地形复
杂,山高林密,河流纵横,民族交错,要很全面确切地反映元代岭南少数民族迁移的历史状
况,尚有一定的困难。只能从相对宏观的角度,探讨认识当时少数民族人口迁移发展的历史
状况与趋势。

一、人口迁移的类型
人口迁移类型,或可以人口流动方位四至及移动区域而归纳之。从元代岭南少数民族人
口迁移的历史状况观之广大体上可划分为域内迁移和域外迁移两大类型。


域内迁移,主要是岭南少数民族在本地区及相邻地区范围内的人口迁移。
一般而言,域内迁移范围相对较小。特别是由于生产活动方式而导致的人口迁移运动,
更是如此。古代岭南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山地丛林地带,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以及自然
生态环境的制约,长期保持刀耕火种生产方式,实行游耕作业,在一个地域内,以简单的工
具从事农业生产,当土地的原始肥力耗尽后,即转移至另一块土地。而且由于其生产力发展
水平低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较差,遇灾即移,遇害即迁。古代岭南少数民族,正是通
过人口的不断迁移运动,维持其基本的生产与生活。
宋代广西壮瑶等少数民族,不少仍“资蓄虚无,刀耕火种,以为猴粮。”《宋史》卷294《苏绅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9809页。
如宾州
地区澄江洞,“瑶人所居,无田可耕,惟此山畲,刀耕火种”(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15,广陵古籍刻印社,1993年,第1993页。
。直至明清时期,岭南少数民
族类似的游耕迁移活动方式仍不乏可见。道光《长乐县志》卷6载:“瑶,本盘瓠种也,其
在南粤者,在在有之。椎结跣足,随山散处,采实猎毛,食尽一山,则他徙”《广东瑶族历史资料》上册,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第100页。
。海南黎族
也如之。有谓其“所居凭深阻峭,无平原旷野,伐树火之,散布谷种于灰中,即旱涝皆有收
获,逾年灰尽,土硗瘠不可复种,又更伐一山,岁岁如之”(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7《人语》,中华书局,1985年,第242页。
。通过人口迁移运动寻找新的
生存空间。可知类似由于经济动因而出现的人口迁移,在古代岭南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
中,一直持续不断,元代也不例外。如元代广西左右江地区生瑶,据载:“野处巢居,刀耕
火种,采山兽以资口腹”(元)《招捕总录》,丛书集成初编本。
元代岭南少数民族,除了自发性的经济型迁移运动,也有属于强制性或招募性的经济
型迁移运动。大德二年(1298),广西二江地区,“黄圣许叛,逃之交趾,遗弃水田五百四十
五顷七亩。部民有吕瑛者,言募牧兰等处及融、庆远溪洞瑶、撞民丁,于上浪、忠州诸处开
屯耕种”《元史》卷100《兵志》,中华书局,1976年,第2578页。
。显然带有政权强制的色彩。类似的由于经济动因而出现的人口迁移运动,一般
多局限于较小范围内的流动。
元代岭南少数民族人口的域内迁移,除了经济动因,则较多地表现了政治军事上的动因。
其移动范围也相对较大。类似的人口迁移运动史载不绝。而且各地因社会、民族、地理环境
等因素,而表现了不同的人口流动特点。
广西地区,少数民族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种族繁杂,在元朝政权的压迫剥削下,常常
发动起义,以流动作战的方式,不断四处流移,规模较大,范围较广。
至元十六年(1279)十一月,“梧州妖民吴法受扇惑藤州、德庆府泷水瑶蛮为乱”《元史》卷10《世祖纪七》,第217页。

至元二十五年春正月,“贺州贼七百余人焚掠封州诸郡”《元史》卷15《世祖纪十二》,第308页。

泰定二年(1325)三月,“广西瑶潘宝陷柳城县”。十月,又先后攻打镡津、义宁、来宾诸
县。《元史》卷29《泰定帝纪》,第655、658页。

泰定三年五月,壮族士官岑世兴“及镇安路岑修文合山僚、角蛮六万余人为寇,命湖广、
云南行省招谕之”。《元史》卷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