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战”战争引起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探索:新经济政策建设:斯大林模式战后国际关系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德、日法西斯化“二战”“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现代文化*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时间:1917年11月(俄历十月)地点:彼得格勒、领导人:列宁结果:11月7日攻占冬宫,标志着十月革命取得胜利。意义:十月革命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而且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世界的传播,向各国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新经济政策(1921年)主要内容:①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②允许本国或外国资本家经营某些中小企业;③取消实物配给制,恢复商品买卖。意义: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成功探索,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斯大林模式特点:高度集中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①1937年二五计划完成后,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强国。②1937年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农业总产值有所增加。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建设初期起过巨大作用,但它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政治上权力过于集中,民主法制被忽视,最后形成了个人的高度集权;经济上忽视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否定了市场机制的作用,造成经济效益低下,经济计划统得过死,妨碍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到后来它愈发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①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领土问题);②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名义加以瓜分(殖民地问题);③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以东50千米以内德国不得设防(军事问题);④德国须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①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和行政完整;②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③不得在中国谋取有损于其他国家公民的特权。影响:《九国公约》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及领土主权完整,但核心内容是确立在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它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独占,从而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29—: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资本家大量销毁产品;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各国为摆脱危机,纷纷寻找出路,美国罗斯福新政取得成效,为资本主义继续向前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但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形成,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威胁着世界人民。德意日的法西斯化1933年希特勒建立独裁政府,走上了法西斯道路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化,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7年德意日轴心。*:1933年特点::直接目的是尽快摆脱危机,实现经济复兴;;①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②整顿农业。③调整工业是新政的中心措施,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④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和消费能力。: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能力;重振了美国经济,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新政采用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资本主义国家加强经济干预的先河。对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此,西方国家陆续放弃纯粹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逐渐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过程:催化剂:慕尼黑会议1、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2、内容:强行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3、影响: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最大规模)转折: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1943年意大利投降1945年4月,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