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江苏沿海地区海洋灾害类型及其防治探讨.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江苏沿海地区海洋灾害类型及其防治探讨.doc

上传人:tiros009 2014/1/1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江苏沿海地区海洋灾害类型及其防治探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江苏沿海地区海洋灾害类型及其防治探讨
戴亚南1,2,张鹰1
1. 江苏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46;2.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
摘要:根据江苏沿海地区的地质地貌及气候的特点,综合分析了危害江苏沿海的海洋灾害类型,主要有海洋地质灾害、气候灾害和生物灾害等三种类型。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海岸侵蚀、海岸坍塌、和海平面上升;气候灾害主要包括台风风暴潮;生物灾害主要包括赤潮、湿地滩涂面积缩小等。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1)加强对海岸带地质背景和地质灾害研究,应用GIS和RS等先进技术建立海洋灾害信息系统;(2)加强海防工程建设,加高海堤提高质量,以防御灾害性海浪、风暴潮等侵袭;(3)应用生态学原理,建立沿海生态防护网,增强对风暴潮抵御能力保护沿海湿地资源;(4)加强对海洋灾害及防御知识的教育和对防灾减灾的管理等。
关键词:沿海地区;海洋灾害;防治;江苏
中图分类号:X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6)06-1417-04
江苏省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其海岸线北起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南抵长江口北支,全长 km,拥有岛屿19个,海岛岸线长度为 27 km,海洋资源丰富,是海洋资源大省。据2000年江苏省海洋统计年报的资料,,,,2000年达到了360亿元①。而海洋灾害对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经济发展有严重危害,深入研究江苏海岸带主要海洋灾害等情况,并提出应对措施有利于促进江苏省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自然概况
地质地貌
江苏沿海地区地质构造,大致以淮阴—响水口断裂为界,以北属华北地台区,以南属扬子准地台区[1]。第三纪以来,北部主要表现为断块上升,并发育了一系列东北—西南向断裂,南部自中生代以来主要表现为沉降过程,形成一系列隆起和盆地,上覆巨厚的沉积层。江苏沿海地区,除赣榆的石桥、秦山岛等地出露太古界地层,云台山的东西连岛等地出露元古界地层外,其他地区皆为第四纪和第三纪沉积物所覆盖。第三纪地层全部埋于地下,厚l0~40 m不等,临洪河附近最厚达55 m。第四纪地层覆于其上,以射阳、大丰、东台沿海为最厚,达300~400 m;而海州湾山区丘陵因遭风化剥蚀近乎缺失,仅在河谷或山前有些分布,厚度不过50 m。沿岸陆地分为六个地貌区:(1) 海州湾北部剥蚀海积平原,位子兴庄河以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2)海州湾淤泥质海积平原,即兴庄河以南,灌河以北,云台山周围的海湾平原;(3)云台山变质岩山地;(4)废黄河三角洲平原;(5) 江苏中部海积平原;(6)长江三角洲平原,位于北凌河与长江口之间。
沿海气候
江苏沿海地区位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之间,兼受海洋性、大陆性气候双重影响,气候类型以灌溉总渠为界,渠南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渠北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太阳总辐射,~ kJ·cm-2·a-1,~ kJ·cm-2·a-1,全年总辐射量的60%集中在5月中旬至9月中旬,利于盐业生产。年均气温北低南高,北13~14 ℃,渠南14~15 ℃,受海洋调节,气温年、日变化较内地小,冬半年偏暖,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