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仁《论语学而》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八佾》4、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5、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于仁)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里仁》7、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雍也》16、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17、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仁义之路)也?”18、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1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20、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21、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卫灵公》46、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47、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49、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义1、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4、“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5、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6、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7、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孔子的弟子有若说:所守的诺言符合道义准则,诺言就可以实现;恭敬之心合乎礼仪,就可以避免遭受耻辱;凭借亲近的人,就有了依靠。8、子曰:“:“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9、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无所谓性,无所谓不行,只要符合道义就行了。11、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说:不是自己该祭祀的鬼神而去祭祀它,这是献媚。需要见义勇为时而不能挺身而出,这是没有勇气。12、子曰: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13、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有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素,其使民也义。《公治长》14、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微子》15、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子张》16、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宪问》礼1、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意思: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