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试论家校联动对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验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试论家校联动对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验研究.doc

上传人:镜花流水 2019/6/14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试论家校联动对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验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家校联动对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验研究论文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心理学界和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小学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方式证明了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联动方式是现实可行的,在降低学生的焦虑水平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其效果比仅有学校或家庭单一干预因素要好。另外本研究也说明整体干预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论文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实证研究;家校联动;实验;小学生一、问题提出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特别是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实验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综观这些研究,存在以下问题:(1)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多,描述性研究和影响因素研究多,实证研究少;选择性干预研究多,整体干预研究少;(2)选择青春期的中学生作为发展性干预对象的多,选择小学生的少,教师和家长的干预研究还是空白;(3)研究模式基本上是学校干预或家庭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二者结合的干预性实证研究几乎没有。现有的调查研究已经能够说明,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小学生主要在学校和家庭范围内活动,其身心发展受学校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在学校和家庭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本研究尝试从整体和发展的角度,采用实证研究的手段,对学校能够影响到的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进行干预性研究,以探讨家校协作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的作用。二、实验方法(一)概念界定 :是指学校心理教育活动和与学校心理教育活动相一致的、学校能够影响到的家长系列活动的结合。学校心理教育活动专指学校开展的心理活动训练课;家长系列活动包括家长讲座、家长参与学生活动、家长报、家长沙龙、评选好家长等。 :指学生在学****生活、人际交往、自我认识和个性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状况,是通过相关心理量表测量到的学生心理状态。(二)研究对象小学中年级学生,以我校小学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三)测量工具本实验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作为实验前后的测量工具。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HealtTest),简称MHT,由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周步成主修,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MHT量表由学****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陈倾向和冲动倾向八个分量表和一个测谎量表构成,共100道题目,八个分量表的得分相加构成总分,即总体焦虑水平。(四)实验设计 (1)自变量:学校心理活动训练课和家长系列活动两个因素,分为有和无两种水平。(2)因变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3)控制变量:学生活动和家长活动次数、内容,教师教学活动,学生自身成长发展;家庭差异和学校难以影响的家长活动等,可以通过实验设计进行平衡。(1)前测与分组。采用2x2完全随机设计方式进行实验分组,随机选取×x小学四年级的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MHT进行前测,选取心理健康水平在同一个层次的班级参与实验。 A、实验组进行心理健康活动训练课,进行系列家长活动。 B、对照组1不进行心理健康活动训练课,进行系列家长活动。 c、对照组2进行心理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