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中医基础学.doc

格式:doc   大小:8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基础学.doc

上传人:changjinlai 2019/6/14 文件大小: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基础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五行学说自然界五行人体五音五时五味五色五谷五化五气五方五季五脏五腑五官五体五华五志五液五神五声角平旦酸青麦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爪怒泪魂呼徵日中苦赤黍长暑南夏火心小肠舌脉面喜汗神笑宫日西甘黄稷化湿中长夏土脾胃口肉唇思涎意歌商日入辛白谷收燥西秋金肺大肠鼻皮毛悲涕魄哭羽夜半咸黑豆藏寒北冬水肾膀胱耳骨发恐唾志呻二、药物阴阳属性归纳表药性/属性阴阳四气寒凉热温五味酸(涩)苦咸辛甘(淡)升降浮沉沉降升浮三、五行的特性:五行《尚书·洪范》引申意义木木曰曲直生产、升发、条达、舒畅火火曰炎上温热、上升、光明土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金金曰从革沉降、肃杀、收敛水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四、六***一、六***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是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风寒暑湿燥火(热)是自然界正常的六气,当六气太过或不及、非其时有其气、气候骤变、卫气不足时转化为六***。共同致病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二、六***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征:六***分类:阳邪——风、暑、燥、火;阴邪——寒、湿风邪:性质及致病特点:1、风为阳邪,轻扬升泄,易袭阳位。2、风性善行而数变。——行痹3、风性主动。4、风为百病之长。风:外感致病因素总称,因其他诸邪常依附于风邪侵犯人体,风邪终年常在,发病机会多。(二)寒邪:性质及致病特点: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2、寒性凝滞,疼痛是寒邪致病的主要表现。—痛痹3、寒性收引。(三)湿邪:性质及致病特点:1、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2、湿性重浊,:出现以沉重感为特征的表现——着痹3、湿性黏滞。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四)燥邪:性质及致病特点: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2、燥易伤肺。(五)火(热)邪:性质及致病特点:1、火热为阳邪,其性趋上:多发生与人体上部头面2、火热易扰心神3、火热易伤津耗气4、火热易生风动血:生风—肝风内动,动血—出血5、火邪易致疮痈(六)暑邪: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性质及致病特点:1、暑为阳邪,其性为热2、暑性升热,扰神伤津耗气3、暑多挟湿五、藏象第一节藏象学说概论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藏象: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藏:藏于体内的内脏,实际上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象: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第二节五脏心(一)、主要生理功能:主血脉,藏神(二)、生理特性:心为阳脏而主通明(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2、在窍为舌3、在志为喜4、在液为汗5、与夏气相通应二、肺(别称:华盖、娇脏,相傅之官,被比喻为水之上源)(一)、主要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1)主呼吸之气(2)主一身之气:主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主行水(亦称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肺朝百脉:全身的血脉均统属于心,血液的运行有赖于肺气的推动和调节)肺主治节: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是肺全部生理功能概括)(二)、肺的生理特性:1、肺为华盖2、肺为娇脏3、肺主宣发肃降(三)、肺与形、窍、志、液的关系: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2、在窍为鼻3、在志为悲(忧)4、在液为涕5、与秋气相通应三、脾(别称:后天之本及气血生化之源,是脾胃的合称)(一)、主要生理功能:主运动:(1)、运化食物(2)、运化水液主统血:脾气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二)、生理特性:1、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