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斜拉桥认识斜拉桥又称斜张桥,是一种缆索承重结构体系,其上部结构由塔、梁、拉索三种基本构件组成。由塔柱伸出的斜拉索作为主梁的多点弹性支承,同时斜拉索拉力的水平分力对主梁起着轴向预应力作用,因此斜拉桥是一种桥面体系以主梁受压(密索)或受弯(稀索)为主、支承体系以斜拉索受拉及桥塔受压为主的桥梁。斜拉桥良好的力学性能、建造相对经济、景观优美,已是我国大跨径桥梁最流行的桥型之一。一、斜拉桥介绍以斜拉桥的主要结构体系来划分,斜拉桥的发展可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稀索体系;第二阶段,密索体系。稀索体系的主梁基本上为弹性支承连续梁;密索体系的主梁主要承受强大的轴向力,同时又是一个受弯构件。斜拉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可看作是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斜拉桥是一种自锚式体系,斜拉索的水平力由梁承受、梁除支承在墩台上外,还支承在由塔柱引出的斜拉索上。这样可使梁体内弯矩减小,降低建筑高度,减轻了结构重量,节省了材料。斜拉桥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索塔型式有A型、倒Y型、H型、独柱,材料有钢和混凝土的。斜拉索布置有单索面、平行双索面、斜索面等。梁按所用的材料不同可分为钢斜拉桥、结合梁斜拉桥和混凝土梁斜拉桥。纵观斜拉桥结构体系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加劲梁朝着更细更柔的方向演变,加劲梁的高跨比不断减小。唯一的制约来自于空气动力作用,为了使加劲梁获得令人愉悦的外形而同时又要保证最小刚度,加劲梁从最初的重质量块发展到后来的加肋板、箱梁。虽然也有由桁架构成的加劲梁体系,但这多应用于双层桥面体系。拉索体系则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现在稀索体系斜拉桥已经很少采用,除非偶尔为了桥梁造型上的求新创异,密索体系以其突出的优势成为了人们心目中默认的斜拉桥体系,也必然将是超千米主跨斜拉桥结构体系的组成之一。索塔的外形由简单到复杂,稳定性却在不断加强,其最初为门式塔,继而“入"形塔,A形塔,钻石形塔,直至空间塔结构。对于大跨径斜拉桥而言,一种合理的结构体系就是要选用合理的构件体系,并进行有效的组合。斜拉桥作为一种拉索体系,比梁式桥的跨越能力更大,是大跨度桥梁的最主要桥型。二、斜拉桥的受力特点斜拉桥是通过斜拉索、主梁和索塔三部分相互配合而正常工作的。桥塔上引出的斜拉索为主梁提供了一系列弹性中间支承,借以降低梁跨的截面弯矩,减轻梁重,提高梁的跨越能力。同时,斜拉索拉力的水平分力对主梁起着轴向预应力作用,增强了主梁的抗裂性能。桥塔上斜拉索拉力在水平方向上可以自相平衡,竖直方向的分力传递到桥塔上,再由桥塔传至基础。斜拉桥是一种高次超静定结构,其自重引起的内力和变形可以通过调整斜拉索的张拉力而人人为地进行调整。借助这一特性,在施工阶段通过调整斜拉索的索力,可以很有效地改变主梁的受力状态和线形,以保证到成桥阶段斜拉桥处于一个理想的成桥状态。由于斜拉索的索力将桥梁的重力传到塔上,桥塔受到压力作用,同时主梁也受到斜索的水平分力而受压。在主梁和索塔变形过程中,轴向力和弯矩相互影响而产生所谓的梁一柱效应。同时由于斜拉桥结构具有柔性特征,在正常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几何形状发生变化,引起大位移效应。而斜拉索自重垂度引起的索拉力与变形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斜拉桥的这些非线性行为使得结构的受力变的很复杂。因此在对斜拉桥稳定性和受力分析时要考虑这些非线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