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1990年至今电影片名的翻译规范.doc

格式:doc   大小:5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990年至今电影片名的翻译规范.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2 2019/6/15 文件大小: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990年至今电影片名的翻译规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990年至今电影片名的翻译规范[摘要]1990年至今,在大量外语片涌入中国市场,片名翻译备受关注,电影商业价值日益显露的推动下,片名翻译规范也呈现了多样化。华语电影片名翻译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些关注中片名翻译的规范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受外语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华语电影片名翻译的主流规范是接受性翻译;同时1989年之前占主流的充分性翻译规范仍有一席之地,不愿退出;而李安导演的电影片名翻译规范在这一时期独树一帜。[关键词]电影片名;翻译;翻译规范在笔者之前的文章《华语电影片名翻译的规范变迁》[1]中,回顾了从新中国成立到1989年间华语电影片名翻译的规范变迁。本文继续之前的研究,对1990年至今的片名翻译规范做一梳理。所用理论仍是图里的翻译规范论。图里认为翻译是受到社会文化规范限制的活动,[2]翻译规范具有多样性和时空性。同一时期可能存在三种规范:前卫、主流和过时的翻译规范。[3]62Toury[3]65指出翻译规范的建立需通过两个主要途径:篇章和篇章外。对于电影片名的翻译来说,规范形成的篇章环境就是电影的原名和电影的基本内容。而篇章外环境就包含了从社会、文化环境,到电影商业价值、观众的反应,等等。那么从1990年至今,华语电影片名翻译的规范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呢? 1990年至1999年。20世纪90年代,中国和西方的接触不断增多,形式更加多样化。中国政府不仅向世界敞开大门,同时也鼓励中国人走出去。这期间一些经典的美国电影也让我们开始注意到片名翻译这个问题。1990年的Ghost《人鬼情未了》,既包含了ghost这个词的意义,又让人一目了然影片的内容,可谓恰到好处。还有1994年的ForrestGump译为《阿甘正传》,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国人对《阿Q正传》的接受同时也吻合影片是在讲述一个人生平故事的主题,可谓是片名翻译中的经典。还有一些进口片是字字翻译的:DanceswithWolves《与狼共舞》,TheSilenceoftheLambs《沉默的羔羊》,这些片名虽是直译,但因为这些片名中英文单词的内涵和汉语差不多,所以一点没有造成文化上的冲突,还很容易让观众在第一眼就了解电影的大致方向,得到和源语观众相近的理解。这些英文电影的进入,加深了中国电影人对电影的理解,引起了人们对华语电影走出国门的重视。而对华语电影片名的翻译也慢慢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这构成了这一时期片名翻译规范改变的重要原因。 1990年的《菊豆》:JuDou,1991年《大红灯笼高高挂》:RaisetheRedLantern,1992年的《秋菊打官司》:TheStoryofQiuJu,这三部是当时张艺谋颇有影响力的影片。但从片名翻译来看似乎还没有摆脱其以往电影片名翻译的规范。《菊豆》直接用的汉语拼音,《大红灯笼高高挂》严格按照字面翻译,《秋菊打官司》采取了比较简单的处理,翻译为“秋菊的故事”,有了一定的变通,但没有把握住电影的精髓。可以说这样的片名翻译还是力求保留原名的模样,严格直译。同时期的电影《霸王别姬》:FarewellMyConcubine,《那山、那人、那狗》:PostmenintheMountains,在片名翻译上有很大不同。这两个片名的用词都是汉语色彩很浓的。“霸王别姬”是有名的历史典故,反映的是虞姬和项羽感天动地的爱情,但对译语国家的人来讲是完全陌生的,如果直译,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