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学.doc

格式:doc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学.doc

上传人:幻影 2014/1/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总论部分
一、本草代表著作
中药品种,古籍记载3000种以上,发展至今已达12800余种。
1.《神农本草经》(东汉末年)
①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②收载药物365种,分上、中、下三品
③对四气、五味、毒性、七情的论述奠定了药性理论
④代表了秦汉时期的药学成就
2.《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南北朝梁代)
①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
②收载药物730种,分玉石、草木、虫兽等7类
③代表了南北朝时期的药学成就,为综合性本草著作
3.《新修本草》李绩、苏敬(唐代《唐本草》)
①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②全书54卷,收载药物850(844)种
③全面总结唐以前的药学成就,开创图文对照的先例
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唐慎微(宋代,金元)
①全书30卷,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
②集宋以前之大成,首创方药并收
5.《本草纲目》李时珍(明代)
①全书52卷,载药1892种,绘药图1100余幅,附方11000余首。
②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
③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百科全书,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6.《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清代)(公元1803年)
①全书10卷,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
②对《纲目》进行了大量的补充和重要的修订
③总结了16--18世纪本草学成就,保存了大量散佚的方药书籍的部分内容
7.《中华本草》中医药局(500余专家)(1999)
①全书34卷,载药8980种,绘图8534幅
②采用自然系统分类,图文并茂
③集中反映了20世纪中医药学发展水平,填补了《纲目》问世以来400年对中药文献系统整理研究的历史空白
二、中药的性能
即“药性”,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
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一)四气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平)四种药性
: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证寒热为基准。
:
寒凉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温热药: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
(二)五味即药物因功效不同而具有的辛甘酸苦咸等味。
:主以药效,参以口尝。
:
五味是药物对人体不同效用的概括。“效用”包括治疗作用和不良作用。
①辛味能散(发散薄荷)、能行(行气香附、行血川芎)
②甘味能补(补虚人参)、能缓(缓急饴糖)、能和(和中大枣、调和诸药甘草)
③酸味(涩味)能收、能敛(收敛固涩乌梅)
④苦味能泄(清泄黄连、降泄杏仁、通泄大黄)、能燥(燥湿苍术)、能坚(坚阴黄柏)
⑤咸味能软(软坚散结昆布)、能下(泻下通便芒硝)
⑥淡味能渗、能利(渗湿利水茯苓)
(三)升降浮沉即指药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与疾病的趋向相反,与疾病的部位相同)
:
①药物的质地轻重②药物的气味厚薄
③药物的性味④药物的效用
:
升浮:向上向外,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
沉降:向下向内,泻下、清热、利水、安神、潜阳息风、消积、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
:①炮制②配伍
(四)归经即指药物对人体的作用部位。
:①脏象学说②经络学说
:①药物特性②药物疗效
: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使临床用药更加合理。指导医生根据疾病的病变部位和病变的传变规律选择用药。
(五)有毒与无毒指药物能否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
广义的毒的含义:
①“毒”为药物的总称
②“毒”指药物的偏性(即治疗疾病又毒害人体)
③“毒”指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狭义的毒)
:
①含不含有毒成分
②整体是否有毒
③用量是否适当

①品种混乱②误服毒药③用量过大④炮制失度⑤剂型失宜⑥管理不善⑦疗程过长⑧配伍不当⑨辩证不准⑩个体差异

①用量要适当②采制要严格
③用药要合理④识别过敏者
三、中药的应用
(一)配伍是指根据病情、治法、和药物的性能,选择二种以上药物同用的用药方法。
配伍的目的:①增强疗效②扩大治疗范围③适应复杂病情④减少不良反应

①单行单味药物应用。(独参汤)
②相须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的功效。(石膏配知母)
③相使性能有共性的两药物合用,一主一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黄芪配茯苓)
【②③配伍表示增效,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
④相畏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药物减轻或消除。(被动)(半夏配生姜)
⑤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药物的毒烈之性。(主动)(生姜配半夏)
【④⑤配伍表示减毒,临床应用毒烈药时考虑选用】
⑥相恶两药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