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庐陵文化.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庐陵文化.doc

上传人:雾里看花 2019/6/15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庐陵文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庐陵文化古城庐陵历史悠久,苏东坡曾做诗云:“巍巍城郭阔,庐陵半苏州。”。庐陵文化源于七千年前的青铜文化,以“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堆花香”而著称于世。庐陵府不但考取进士三千(天下第一)和状元二十一(天下第二),而且在明代建文二年(1400年)的庚辰科和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中鼎甲3人均为吉安人,这种“团体双连冠”现象在中国科举史上绝无仅有。因而吉安有“一门六进士,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的美誉。庐陵文化包括:儒家文化(书院文化)、宗教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农耕文化、手工业文化(陶瓷文化、工文化)、商贾文化。庐陵文化兴盛的原因:一是北方移民大量南下,在给吉安带来了大量人口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二是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促进了吉安的经济发展;三是岭南通道的开掘促进了吉安与南北方的经济文化沟通和交流;四是学院的繁荣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庐陵文化的特征,“其内涵是博大精深,其表现是优美典雅,其精神是刚正义烈”。主要表现在:一是重视教育,科举兴盛从隋至清的千多年间,朝廷通过科举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于是科举考中进士的多少,往往成为衡量一个地方文风是否昌盛,文化是否发达,人才是否众多,声望是否显扬的重要标志。庐陵地区考取的进士近3000名,而文化发达的苏州只1771人,就一个州府而言,是全国最多的。明代有两届科考,前三名都是吉安府人,“双连冠”在全国更是绝无仅有。共考取状元21名,名列全国第二。隋唐以后,官员多从举人、进士中任命,正宰相江西共28人,其中吉安就有8人,%;还有副宰相9人和众多的尚书、巡抚。他们的为人行政,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为国家、为社会做了大量有益的事情,有的为国捐躯,名留青史,好几位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二是崇尚文化,成就突出,文学家、思想家多《全宋词》中作者1397人,其中江西174人,%,居全国第二;吉安有52人,%,%。《哲学大辞典》收江西宋明时哲学家50人,其中吉安10余人。他们有的是全国一流的哲学家,站在时代的前列,为追求理想奋斗不息。庐陵还培育了许多史学家、地理学家、农学家、教育家等。他们博学多识,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做出了贡献。三是忠贞节烈的精神和刚正坚毅的品格欧阳修、文天祥、胡铨、杨邦义、解缙、李时勉、刘球等,是庐陵先贤中的杰出代表;还有不少清官、义士、烈女等,他们饱读诗书,受到“忠君报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儒家思想熏陶,都很讲忠义,讲气节。这种精神必然影响到庐陵的文风、士风以及民风,成为一种优良传统,代代相承。庐陵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史册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成为民族先进文化的代表,有时甚至左右文化潮流的前进方向。在江西,则是赣文化的主要支柱之一。庐陵文化的历史地位有多高?可从下列“之最”中看出来。新干大洋洲商基出土的青铜器,数量之多,品种之全,为江南出土青铜器之最。其中的青铜大钺为至今全国出土同类青铜器中最大的一只,青铜犁和镰也属首次发现。吉安县永和吉州窑遗址24处,是全国目前保存最多、最完整的古名窑遗址(遗存24个窑包)。流传至今的吉州窑产品十分珍贵,英国收藏的凤首瓷瓶视为世界级珍品,日本收藏的几件瓷器被当作国宝。吉州窑集南北名窑之大成,在我国陶瓷史上具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