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肝炎患者的营养护理【摘要】目前,尚未找到临床治疗肝炎的特效药物及显著的治疗方案。营养治疗作为肝炎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肝炎患者通常伴有或轻或重的营养不良及代谢失调症状,科学的饮食结构有助于肝炎患者肝细胞的自我修复及再生,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从而有效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缩短病程。【关键词】肝炎;营养;护理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50-01 肝炎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且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临床上治疗肝炎常会因患者所摄取的营养不当而影响疗程,如:营养摄取量不足可使疾病难以治愈,而营养过剩则可能引发脂肪肝,营养丧失可引发低蛋白血症,营养不当可引发肝昏迷进而使病情恶化。对此,本文针对各种病毒性肝炎的特性,综合论述了患者的合理营养及科学饮食。 1各类患者的合理营养 ,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应充分补充蛋白质及热量,充足的蛋白质及热量对于缩短治疗时间起着关键作用。通常,当患者处于急性期时,一方面应食用足够的热量含量较高的食物外,还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同时不容忽视维生素的摄取,可食用一定量的水果和蔬菜。过了急性期后,水果和蔬菜的供给量应适当增加,不仅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还可调节患者品味,提高其食欲。方法:急性期患者通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且在午后表现得较为严重,而在早起较轻。因此,热量的摄取应主要在早餐中;也可在起初只食单一食物,同时记录每天所食食物及饮食后的感受和反映,1-2周后可根据患者喜好增加食物各类,该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普遍。患者若无恶心、呕吐等症状,饮食中可不限制脂肪的含量;患者若伴有严重的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以静脉给予适量的热量及钾、钠等离子,以确保热量供给充足,同时并维持电解质及水的平衡。总之,患者饮食应根据其病情及个人情况而定,结合患者的品味,同时观察患者食后是否出现各种不适症状、能否耐受、有无提高患者食欲等情况,并随时做出饮食调整。进入恢复期后,患者的各种症状有所缓解,ALT恢复正常,食欲提高,体重增加,但患者肝细胞代谢功能还未达到正常水平,此时,应适当增加各营养物质的摄取量,同时要做适当活动。 ,特别是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肝细胞粗面内质网数量减少,线粒体呈退行性变,临床上有长期食欲不振、肝功能明显受损,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多,A/G比值下降甚至倒置。这类患者应适当增加蛋白饮食,食品的种类可根据患者的口味和习惯而定。一般来讲,乳类食品分解后含产氨的氨基酸(蛋氨酸、苏氨酸、赖氨酸)较少,又可提供蛋白质、糖、维生素、矿物质和一定量脂类,为首选食品;其次为蛋类食品;而动物肉类在食入分解后形成产氨的氨基酸较多,应注意其副作用。所谓患者应“吃鸭不吃鸡,最优属甲鱼”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2营养护理的必要性及其注意事项在肝炎的治疗过程中,营养护理起着关键性作用。科学的饮食可加快肝细胞的恢复和再生。 ,健康的肝脏可对人体的代谢物及毒素进行解毒后排出体外。在肝功能受阻的情况下,其解毒能力较弱,若所用食物受细菌污染,则会引发肠道感染,并且过多吸收毒素后可对肝脏造成进一步损害,严重可导致肝昏迷。 、蛋白质及糖的主要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