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砀山民俗民风.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砀山民俗民风.doc

上传人:bjy0415 2019/6/17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砀山民俗民风.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砀山为龙兴之地,自古即八方通衢,商贾云集,民尚礼仪,士重廉耻,齐鲁和梁宋文化在此交汇,民风淳朴,颇具古风。砀山境内多平原,交通畅达,地狭人密。旧时这里的百姓“居室有度,服饰有制,婚丧械用,皆有定规”。居室以“堂屋”(坐北朝南)为主房,东西屋配之;南屋一般让下人居住或贮藏农耕器具、养殖牲畜之用;大门则讲究“干支”朝向,门内一般设置“影壁”,以遮蔽院内家庭人员活动。服饰方面,旧时这里的男人在社交场合穿着考究,多以长袍马褂、皂履、帽钿为通礼服饰。女人多足不出户,谨守“三从四德”,讲***,重名节,平常以轻施粉黛,颊扑淡胭脂,穿耳裹足,穿宽松衿服为美。通礼****俗亦循规蹈矩,见面时多以拱手、躬身、晚辈向长辈施叩首礼等。充分体现了黄河故道淳朴民间文化和礼仪之邦的典型民风。节令民俗春节:农历正月初一,这里俗称过年。其新年****俗,除和全国大部分地区相同的贴对联、放鞭炮、吃饺子、拜大年、摆供品敬奉诸神外,还有当地独有的除夕晚在大门外放栏门棍、燃放关门炮,开门炮,下“扁食(饺子)”放吉利炮等。放栏门棍,即在大门口放一细树干,意思是栏住财宝别让其流失。另一层意思是把无家可归的孤魂和游弋的无庙之神栏在门外。大年初一五更天,家家都燃放开门炮。接下来是烧纸钱,磕头祭拜神灵和祖先牌位。然后是晚辈向长辈磕头拜年,长辈还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初一的饺子要在日出之前煮好。自家人拜年和散发压岁钱之后,家庭主妇即下厨房,水烧开,把除夕傍晚就已包好的饺子下锅,而且下饺子的同时还要燃放吉利炮。饺子煮熟,男主人要用勺子盛几个饺子和汤水,口中轻念些祈福保平安的话,然后把饺子和汤水泼在院子里,让玉皇大帝品尝。吃饺子时,要先盛一碗放在灶台上,让灶君先“吃”。然后按长幼每人一碗,还要多盛一碗,意即人丁兴旺。这顿饺子不准吃完,必须要剩一些放在锅里蒸屉上,意为家有吃不完的饺子。拜大年:吃过饺子,亲族邻居都要相互拜年祝福。这邻里之间的拜年只限早饭后到正午前,过午就不算了。自初二始,便是亲戚之间的走动拜年了。年初四是“新客”拜年的日子。女儿出嫁头一年,新女婿要备下十分丰厚的礼物到岳父母家拜年,娘家的招待也十分隆重。亲戚之间的拜年一般要持续到正月初十前后才能结束。饮食民俗民以食为天,一个地域的饮食起居,最能体现当地的民俗文化。砀山地处平原,境内土地多为沙瓤土质,不适宜水稻生长。因此,本地的庄稼仍以北方旱地作物为主。体现在饮食方面,也是五花八门的面食占主导地位。百姓日常食品有馒头、面条、水饺、烙馍、窝头、锅饼等。在集贸食品方面,这里有最具特色的潵汤、枣糕、煎包、麻花、烧饼、米豆粥等。潵汤(潵读音sa):这里的潵汤分鸡肉潵和羊肉潵两种,是用鲜肥的家鸡或两年的山羊肉入锅熬制八九个小时,使肉料离骨,略搅拌即成肉丝。配料要精选大葱、姜片、胡椒粉、几十味秘制香料加精盐、香油等。此潵汤里还有一必配材料---当地加工的麦仁。出锅时趁热盛碗,泼淋少许香醋麻油,香气四溢,味道甚佳。砀山的潵汤风味独特,堪称世界之最。枣糕:枣糕是皖北砀山县地方名小吃,选料极其考究,加工工艺独特。是用砀山当地产的稷子或黍子烫面为主料,内包特殊工艺加工的枣泥馅料,佐以白糖,青红丝等,温油炸制。此枣糕外酥里糯,香甜不腻,实为区别于全国各地枣糕的地方特色小吃之一。煎包:这是砀山旧时独有的盛名小吃,***以天然酵母发透,揉面时再加少许食用碱,使其在煎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