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doc

上传人:水中望月 2019/6/17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蒅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蚃光绪皇帝与明治天皇,一个是泱泱大国“九五之尊”的皇帝,一个是狭小岛国“万事一系“的天皇。十九世纪中期,在同样被西方列强炮轰国门、蚕食威逼的危急关头,他们奋起图强,变法维新,力图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最终,明治维新获得巨大成功,让日本从一个东瀛小国一跃发展为驾着疯狂战车东征西讨的霸主之一。而三十年后光绪皇帝主导的戊戌变法确如昙花一现,仅仅历时103天就以失败告终,中国加速坠入被列强控制宰割的深渊。蚂明治维新,可以说是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的一个典型事例,那么日本向西方学习为什么会取得成功呢,在此,以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为例,来说明一下日本取得成功的原因。袀 注重西方先进技术的实用性袇幕府时代末期的日本,思想文化的冲突转变的异常激烈。1854年,日本亲眼目睹了中国鸦片战争的惨败,中国的天朝形象开始崩溃。“东洋道德,西洋艺术”的口号开始在日本传播开来,这一口号在被日本国内的仁人志士接受之后不断的得到了突破和修改,实际上将学习西方从科技扩大到了适宜操作的程度。在中国,“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则是在清朝传统的封建体制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其最终目的只是要维持清朝的封建统治。肃《光绪向左,明治往右》中说:“(日本)致力于国家富强的幕末志士们更乐于吸收外来先进事物,注重有效性、实用性。”“(中国)所谓中学西学之争,其实争得是清统治集团背后的现实利益,而不是学术上的真理强国的策略。莃最典型的事例就是中日分别组织的两次出国考察的差异:1887年,光绪帝钦定傅云龙等12人赴美洲欧洲等地考察,由于动机不明,立意不高,此次以考察外国地形要隘、军事设施、制造厂局为目的的考察最终成为了一次华丽的走秀,而清政府派遣考察的这批人才也最终未被重用。而在1871年日本明治政府组织的考察中,明治政府的要员们几乎全部出动,全方位学习和借鉴欧美各国的政治、外交、军事、法律等各种制度,而且制定了详细的考察大纲。可以说,这次游历在日本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蚇 打击守旧势力羅改革,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在改革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与守旧势力发生激烈的冲突,日本通过改革的方式走上了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与守旧的日本幕府集团发生了冲突,日本的维新志士在同腐败的守旧集团斗争中拥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使他们得以通过武力解决国内都守旧势力,正是由于倒幕运动的出现,使得日本扫清了向西方学习的一大阻力,得以顺利的开始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反观清政府,维新派拥戴的是一个连自己的皇位都保不住的傀儡皇帝 企图通过宫廷政变或排除顽固势力的方式来掌握政权,进行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在变法过程中,慈禧操纵用人大权任命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统领北洋三军,可以说是是军权掌握在了守旧派的手中。当维新派与守旧力量展开决战的时候,维新派只能找袁世凯求助,而在袁世凯将他们出卖后,光绪帝被囚瀛台,戊戌六君子被害,变法只能以失败的结局载入史册蒂 稳扎稳打的改革策略膃1868年明治维新政权建立以后,通过废藩置县,使得各藩全部解体,实行“四民平等”;通过地税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对资本主义发展有重要意义;文化开明、殖产兴业、富国强兵使西方文化大量进入日本,特别是大力普及初等教育,到明治末年全国就学率已超过95%。1890年以天皇命令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