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父亲的缺席,唏嘘的结局——《钓鱼的男孩》读后感.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父亲的缺席,唏嘘的结局——《钓鱼的男孩》读后感.docx

上传人:feng1964101 2019/6/18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父亲的缺席,唏嘘的结局——《钓鱼的男孩》读后感.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父亲的缺席,唏嘘的结局——《钓鱼的男孩》读后感翻开出生于尼日利亚的80后作家奇戈希•奥比奥玛的小说《钓鱼的男孩》的扉页,映入眼帘的句话便是“每当我想起我们的故事,想到从那天早晨开始,我们这从未分离过的一家人分开了,我真希望——即便过了二十年也是如此——希望他不曾离开,不曾收到那封调动通知。”故事是从父亲离开阿库雷开始的,十五岁的伊肯纳、十四岁的波贾、弟弟奥班比和本杰明偷偷到禁河——奥米-阿拉河去钓鱼,他们遇上了被当地人视为疯子预言者的阿布鲁,阿布鲁预言了伊肯纳将被渔人杀死的结局。在伊肯纳内心被恐惧侵占的期间,父亲缺席,而母亲的爱与劝诫也无法阻止死亡恐惧的蔓延时,伊肯纳一天天地趋向孤僻、暴力、冷漠。当他认定杀死的自己的“渔人”是弟弟波贾时,两人爆发了严重冲突,伊肯纳被波贾杀死了,波贾也在悔恨中投井身亡。伊肯纳和波贾的结局令人唏嘘,却也在情理之中。父亲追求事业上的发展,不管母亲的哀叹与请求,调动到千里之外的约拉去工作。刚开始父亲每隔一个周回家一次,渐渐地几个星期才回家一趟,在伊肯纳的心理发生蜕变那段时间,尽管母亲告知父亲孩子们的情况,多次恳求父亲回家,他却因为工作培训,依然没有回来。父亲的缺席使得家里的规矩废弛,失去了约束的孩子内心生发的力量由于缺乏理性的指引,便膨胀、演变成了人性的恶,最终伊肯纳和波贾走上了兄弟相残的道路。弗洛伊德曾说过:“孩子眼中的父亲是集法律、约束力、威严、权力于一身的超人。父亲在孩子眼里往往是社会秩序和纪律的象征,孩子对父亲是既敬又怕的心理,并且在此心理上模仿父亲,认识社会道德规范。”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开始从对母亲的依恋中抽离,他们试图通过挑战母亲的权威宣告自己的独立,母亲的管教在这时难以发挥作用。青春期又是孩子由家庭向社会过渡的时期,是一个逆反心理萌发的时期,也是一个问题行为高发期。而父亲是孩子的规则之源,会给孩子权威感、纪律感、约束感,父亲的威权能起到心灵监护的作用。如果这时的男孩缺乏父亲的引导和陪伴,他就会对如何应对外面的世界容易感到迷茫、混乱,人生就有可能偏离,走上错误的轨道。在美国心理学家杜布森的《培育男孩:塑造下一代男人》一书中,引用了美国父道组织的一组调查数据:美国70%的少年犯出自单亲家庭,60%的bb犯、72%的少年***犯、70%的长期服役犯人来自无父家庭,90%的无家可归和离家出走的孩子来自无父家庭,戒毒中心有75%的青少年来自无父家庭。有一些家庭中,父亲工作忙碌,早出晚归,孩子主要由母亲抚养或者是隔代抚养,父亲鲜有时间陪伴孩子。有一些家庭,在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的影响下,孩子的教育责任几乎全部由母亲承担。还有一些家庭父母婚姻关系破裂,孩子只能跟随母亲长大。也有一些家庭,父母由于生计,被迫远走他乡,孩子交由祖辈抚养。可见,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离婚率的升高,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缺席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父亲的缺席往往会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纪律教育和监督,个别孩子因此在遭受挫折后,出现了各种暴力行为或者其他反社会行为。在我读初二那年的某个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教导主任宣布了学校对两名学生做出的开除的决定。一个是初二年级调皮惹事、恶名在外的小祥,另一个却是初三年级向来表现良好、提前被重点高中录取的优等生小于。两人是因为同一个学生团伙入室盗窃伤人的案件,锒铛入狱,被学校开除。这两名看似相去甚远的学生却有一个相似的家庭情况,就是父亲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