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弘扬陌中精神.doc

格式:doc   大小:41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弘扬陌中精神.doc

上传人:水中望月 2019/6/18 文件大小: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弘扬陌中精神.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袇弘扬陌中精神,再创陌中辉煌莃——陌中校史讲座薁羁同学们,今天,受学校的委托,让我给大家介绍我校发展的历程。尽管我在陌中工作生活了三十余年,但我仍然觉得我对学校了解的太肤浅、太粗略。陌南中学这部厚重的书我并未完全读懂,所以,我只能勉为其难,把我视野中的陌南中学给大家作一些粗浅的介绍,疏漏错讹之处,还请大家见谅。蚆翻开陌中厚重浩繁的历史册页,我深觉他是一部内涵丰富、资料详实、光华四射的宏篇巨著,她是具有强大的鼓舞力、感召力、凝聚力、震撼力的财富宝库,更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蚇说到陌南中学,我们首先应了解陌南镇。陌南,位于我县最东端,前临黄河,后依条山,南接中原,北通大漠,得河水浸润之利,擅水陆交通之便,钟灵毓秀,物阜民康。其历史肇始于新石器时代。相传,文王之子曾在这里建造了良夫城,并写有《桑柔诗》,故陌南镇北桥又名“桑柔桥”。因《诗经》中的“伐檀”事出此地,故又有“檀乡”之谓。春秋时,为魏之重镇,自兹而降,长胜不衰,历朝历代,斐声三晋,驰誉九州。这里的人民纯朴而厚道,著名的虞芮让畔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南堡、庄上、桃花村南边,还留存着古代关隘的建筑遗迹,两边是深沟,中间一条通道,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完全能想象出当年陌南镇重要的军事地位。在陌南枣树巷村,留有古城遗迹,相传是楚汉战争时为楚军所建,故名“项羽城”。南北朝时在寺前村北建立的宏远寺,香火曾鼎盛一时。永济县有铁牛闻名于世,陌南的曲里村也有两尊铁牛闻名于世,牛身铸字为“河水涛涛往东流,铁牛稳镇河边头。永保此地无伤损,万古千秋颂铁牛”。现一尊失踪,另一尊存于我县博物馆。在近代,南堡村的张秾生先生,在运城考试时,曾放独榜。后任二高校长数十年,精于算学,著有《算术教学法》和《中国古算学精髓》,刊行全省。陌南西桥村擅长书画的张伯坎老先生,朱吕村续写县志的肖光汉老先生,柳湾村擅长欧体书法的杨锦波老先生,朱吕村曾筹建芮城中学并擅长隶书的薛珍老先生等等,他们都在不同的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名传古魏乃至三晋大地。陌南还是中共芮城县委的诞生地,时间是1927年,第一任县委书记是陌南村的地下党员关固。著名的刘湛烈士出生在陌南杏林村,曾任芮城、平陆、夏县三县县委书记,以卖豆腐为掩护开展工作,为三县新政权的建立做出了突出贡献。抗日战争时期,十七路军所部曾在中条山一带与日寇激战,最后弹尽粮绝,誓不投降,剩下的八百勇士集体投河殉国,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现在在烈士殉难的地方圣天湖景区建有纪念碑,供人们瞻仰。所以说,陌南这片热土,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古老的文明底蕴。有人写了一首咏陌南的诗,是这样写的:“造化刻意私陌南,秀韵天趣不胜言。黄河舒缓开津渡,条山巍峨御风寒。左恭在浢环田埂,前圣今贤荣古塬。更有仙鹤平湖戏,复添和顺气一团。”大意是:老天如此的偏爱陌南,使她风景如画,美不可言。黄河水湾的渡口,迎送着来往商船,苍翠的中条山为她抵御风寒。左边的恭水右边的浢溪滋润着肥沃的田园,古代的圣贤,今世的英雄为她增光添彩,屡开笑颜。加之成群的天鹅在圣天湖栖息嬉戏,使她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和谐无限。羂正因为陌南的环境这样优美,历史这样悠久,全国这样闻名,所以,陌南中学这个校名比陌南中学的实际诞生时间还要早。在我们上初中时,庄上村的一个老学究将其藏书捐献给咱们学校,他在讲话时说到,解放前,陌南教育机构就收到上海印书局邮来的中学课本,上面就写着陌南中学收。这是因为陌南镇有名,他们就断定这里一定有一所中学。葿我们陌南中学沐浴着共和国的朝阳,于1956年在原陌南完小的基础上成立,初名为芮城二中,为四轨制初中。1961年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以地方命名的统一规定,易名为陌南中学,1971年发展为四轨制高中。旧校址地处陌南古镇西北约二华里处,位于已毁的宏远寺之南,四周清澈的溪水常年流淌,茂林修竹堆绿砌翠。环境优雅安适,空气清新宜人,具有历代书院的古朴风韵。其主体建筑是辛亥前贤、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次长景耀月先生的故居,亭阁宽敞,回廊豁达,飞檐耸脊,画栋雕梁,既有传统建筑的古色古香,又散发着民国初年革故鼎新的时代气息。虿提到景家庄园,我还想顺便介绍一下景耀月先生的一些简单情况。景耀月,字端星,号太昭,1882年出生于陌南镇寺前村。幼年随父以种田和编制竹器谋生,同时从师梓里名儒,后升入山西大学堂,1904年被选为山西第二批官费赴日留学生,就学于“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得法学士学位。留日期间,先生志图报国,锐意进取,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组织的同盟会,是山西最早的三位同盟会员之一,为山西支部负责人,并被推选为山西留日同学会主席。回国后创办进步刊物《民呼报》《南社丛刊》《朔社》《晋乘》等,并担任主笔,为推翻封建制度进行舆论准备。1911年,武昌起义后,先生被推为临时参议院议长。次年,临时政府成立,先生就任教育次长,并兼任两江法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