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初中音乐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教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23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中音乐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教案.docx

上传人:glfsnxh 2019/6/18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中音乐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教案.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初中音乐京韵大鼓《丑末寅初》教案一、教学目标⒈学科目标:聆听京韵大鼓代表曲目,初步了解我国说唱音乐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⒉同时目标:通过聆听与赏析,加深对京韵大鼓风格的体验;同时了解相关历史、艺术家等曲艺文化,感受和体验唱段中所表现出的情绪,并对我国说唱音乐产生兴趣。二、教学内容⒈知识点:京韵大鼓知识点定义:京韵大鼓又称“京音大鼓”,是在清朝时河北省河间府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关键词:京韵大鼓、顶真、加垛⒉相关知识:京韵大鼓、顶真、加垛⒊技能点:京韵大鼓的特点技能定义:京韵大鼓的特点①一人站唱。②自己打鼓击板伴奏。③伴奏乐器:三弦、四胡。④题材是说故事的。技能分解:跟随录音哼唱、分析伴奏特点⒋相关技能:聆听、模唱、分析等,以加深对京韵大鼓风格的体验。⒌审美点或者审美词:曲调、唱腔等京韵大鼓的韵味。三、教学材料⒈典型材料:京韵大鼓《丑末寅初》⒉延伸材料:说唱音乐的历史音乐文化⒊检测材料:京韵大鼓的风格⒋教具:快板⒌设备仪器:多媒体教学系统⒍教学环境布置: 四、教学过程及方法⒈导入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想一想这是哪种艺术形式? 生:观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师:相声属于说唱音乐。这一单元,我们来深入的了解我国的说唱音乐。⒉知识点揭示,指向教学目标师:认真聆听一段录音,请同学们来告诉老师这是什么曲种? 生:京韵大鼓。师:京韵大鼓原称“京音大鼓”是在清朝时,河北省河间府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幅员辽阔,说唱音乐在南方的代表是弹词;北方的代表是鼓词,而鼓词中最为人们熟悉的就是京韵大鼓。⒊知识点强化,接近教学目标师: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唱一唱《丑末寅初》的一个小片段。生:跟随老师一起学唱《丑末寅初》的片段。谱例1: 师: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自己的演唱。生:韵味不足,风格欠佳。师:京韵大鼓的韵味应该是怎样的呢?它又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完整欣赏京韵大鼓的代表曲目《丑末寅初》,然后再来交流。生:京韵大鼓的特点有①一人站唱。②自己打鼓击板伴奏。③伴奏乐器:三弦、四胡。④题材是说故事的。描写了一些人物和他们的生活。师:同学们觉得刚才难以唱出京韵大鼓的韵味,是我们对它还了解不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的结构,进一步了解一下。首先,想一想这部作品分为几个段落?速度是怎样的? 生:分成九个段落。速度比较慢。师:全曲共九个段落,每个段落都是由上下两句构成的,这种结构叫做板腔体。以对称的上下句作为唱腔的基本单位。速度属于慢板,即一板三眼。再想一想,这九对上下句中运用了哪种典型的修辞手法,请将这些句子找出来。生:唱词中运用了“顶真”的手法。例如:我猛抬头见天上星,星共斗,斗和辰。打柴的樵夫就把这个高山上,遥望见,山长着青云、云罩着青松,松藏古寺、寺里隐着山僧,僧在佛堂上把那木鱼儿敲得响乒乓啊,他是念佛烧香。师:唱词中运用了“顶真”这一修辞手法。用前句最末的词语作为后句开头的词语,或用前段最末的句子作为后段开头的句子,上递下接,环环相扣。句中重复“星”、“斗”、“云”、“松”、“寺”、“僧”,衔接自然,语气连贯,表意清晰。说唱音乐是一种有说有唱、以唱为主的艺术,同学们注意这段句子的旋律,在音乐上也有这种类似于“顶真”手法的运用,用前句最末的音作为后句开头的音,这种音乐发展手法常常叫做“鱼咬尾”。请同学们一起唱一唱这些音乐片段,体验一下这种音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