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从“曹文轩现象” 看新时期文学经典化.pdf

格式:pdf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曹文轩现象” 看新时期文学经典化.pdf

上传人:sdhdjhty 2014/1/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曹文轩现象” 看新时期文学经典化.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曹文轩现象”看新时期文学经典化
宋嵩
当代文坛上,曹文轩以其多重身份成为一个将新时期文学总结为“粮食”与“房子”两大主题,追问
在独特的存在。他将两部著作命名为“文学现象作家们“我们可曾想过,这粮食问题与房子问题总有一
研究”,却似乎未曾料到自己会被文学界、出天是要被解决掉的吗?如觉得文学确实不能这样太形

版界当作一种“现象”来加以研究。提起曹文轩,人们而下,便应在这些问题的背后力图寻找到形而上一些

首先想到的是一位久负盛名的儿童文学、“成长小说”的东西(如人性等)”。这样的文学观无疑极大地影响
作家,其次会意识到他身为北大教授、博士生导师;也了他的经典观,进而影响了他对于文学经典的认定与
许还有不少人知道他身兼多重文学官员身份;资深影选择。
迷可能了解他在电影编剧方面的成就;而他近年来担在其颇有影响的学术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
任“新概念作文大赛”评委、力推韩寒等 80 后写手、倡象研究》中,曹文轩列举并分析了 80 年代的诸多文学
导“儿童阅读”“分级阅读”的种种举措,又使他俨然成现象后发出了这样的声音:“中国,渴望着‘纪念碑’式

为一位青少年语文(文学)教育专家,成为众多中小学的伟大作品。”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里的所谓
教师、学生和家长追捧的对象……曹文轩已经成为讨“‘纪念碑’式的伟大作品”,其实就是“经典”的另一种
论中国文坛现状时不能绕过的人物,但多年来学术界说法。因此在布鲁姆的《西方正典》被译介到国内以后,
对“曹文轩现象”的关注还只是局限在作者的某(几)部曹文轩似乎马上找到了文学观和经典观上的知音;而
文学作品或学术著作的成绩上,未能深入考察这一现他用带有鲜明个人风格的诗意语言倾诉“遭遇”布鲁姆
象背后的丰富内涵,尤其是它于新时期文学经典化的时的欣喜,甚至可以被我们理解为在理论资源枯竭之
特殊意义。时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对所谓“憎恨学派”将审美“意
在笔者看来,由于曹文轩的多重复杂身份,考察他识形态化”的批判,是布鲁姆写作《西方正典》的出发
与新时期文学经典化的关系也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这点。在他看来,文学的审美价值无疑是最基本的文学立
些角度主要包括:作为作家、学者、批评家的曹文轩的文场和首要的文学观念。他强调“只有审美的力量才能透
学观与经典观;曹文轩文学作品的经典化过程与策略; 入经典,而这力量又主要是一种混合力:娴熟的形象语
曹文轩是如何以学者和批评家的身份参与经典化的。言、原创性、认知能力、知识以及丰富的词汇”,以及“审

美只是个人的而非社会的关切”。其实早在读到《西
一、曹文轩的文学观与经典观
方正典》前,曹文轩便已经大致形成了与布鲁姆相同的
曹文轩的文学观与经典观历来都是人们争议的热经典观,在随笔集《一根燃烧尽了的绳子》中收录的十
七篇对经典作家的解读中,我们看到,那些或是竭力追
点。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挑拣出他文学观与经典观的“关
求形式美或是力图探讨形而上问题的世纪西方作
键词”,例如“纯美”“感动”“审美”“形而上”“悲悯情怀” 20
家的名字占了多数(川端康成普鲁斯特卡夫卡奥尼
等等。他自称“在理性上是个现代主义者,而在情感和美、、、
②尔马尔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