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制度的公正.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制度的公正.docx

上传人:qi1920809 2019/6/21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制度的公正.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制度的公正篇一:追寻真正公正和自由的社会制度自历史法学派奠基人古斯塔夫·胡果(gustavhugo,1764—1844)于1797年出版《作为实在法,特别是私法哲学的自然法教程》以降,德国的法哲学分两个阵营交替发展:一个是“哲学家的法哲学”(如康德1797年的《法的形而上学原理》和黑格尔1821年的《法哲学原理》,以及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袖于尔根·哈贝马斯于1992年出版的《事实与价值》);另一个就是“法学家的法哲学”。后者从19世纪中后期以来人才辈出、著述洋洋大观,逐渐形成强势。其中,萨维尼(savigny)、普赫塔(puchta)、耶林(jhering)、柯勒(kohler)、埃利希(ehrlich)、赫克(heck)等人相继独创法哲学体系,获得国际范围的学术影响力;1949年去世的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gustavradbruch)是具有此种影响力的最后一位代表。其后,德国法哲学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将强势地位揖手让位于英美法理学,以至于当代的法学者们普遍地不大重视、甚至根本不了解德国二战以后法哲学的进展。篇二:浅析我国公证制度存在的问题浅析我国公证制度存在的问题[摘要]近年来,中国公证界不断加强与国外公证界的交流与合作,广泛汲取国外的有益经验,并得到了国际拉丁公正联盟的认可。但是,纵观我国公证制度在实践中的现状,情况不容乐观。在我国,公证被注入浓厚的行政色彩。并且,由于才在多种制约因素,公证的社会公信力较低,应有的价值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关键词]公证制度;公证意识;公证机构性质 20XX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开始实施。客观的说,公证是一个涉及领域、从业人数都相对较小的法律职业。但是,在《公证法》的制定过程中人们还是能感受到来自不同方面利益追求和博弈。不同行业和不同领域的人充分利用他们所占掌握的权利和舆论来表达他们特殊的意见和要求,并最终体现在《公证法》中。从实质上看,我国《公证法》的制定实际上是由公证管理机构和公证行业主导的,试图在大陆法系公证制度的框架下完善我国公证制度的一种努力。与来自公证行业外部的希望改变现有模式的意图存在明显的差异,导致我国公证制度出现严重的不对称状况。我国公证制度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足。一、人们公证意识淡薄由于受各种历史因素和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人们的公证意识比较淡薄。人们对公证机构的理解只限于开奖公证和出国公证。在公证实务中,公证机构的社会地位也比较低,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公证机构和公证人员。例如,在遗嘱公证中,公证员很难了解立遗嘱人的婚姻状况、子女情况,只能依靠立遗嘱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