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学基本信息课题人教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作者及工作单位 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第三中学郭利☆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以实验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进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体验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总结规律——揭示本质这一科学过程,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新知。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达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培养实事求是、勇于探究的创造精神。突出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究,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和探索新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和学生共同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身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快乐,品尝学习成功的喜悦。☆教材分析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并用质量守恒定律去解释化学反应中的一些质量关系。2、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解释现象——微观分析3、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是:本课题是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也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4、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是:宏观上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微观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学情分析教师从主观上分析:学生通过前面四个单元的学习,已经知道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可重新构成新物质的分子。而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以再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使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中的实验现象。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等各方面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教师提出问题;2、学生思考并做出猜想和假设;3、师生共同收集证据;4、最后归纳得出结论;5、教师演示实验5-1和5-2;6、学生思考并尝试解释实验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教师演示相关实验和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2、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测量,培养学生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2、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理解和应用。教学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在前面,我们学习的变化都是物质在质的方面的变化,如碳与O2反应生成CO2,那么,在这个反应中物质的量有没有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二、质量守恒定律 2. 设置情境:在家中你是否帮助父母烧过火?当你把一捆柴放进炉火中,燃烧完后剩下什么?切菜放一夜后的菜刀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表面上看,前者质量减轻,后者质量增重。那么,是减轻还是增重,还是…,想不想探个究竟?思考  烧过火柴燃烧完,只留下灰烬,肯定变轻。 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体验生活 3、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知道化学变化中质量变化有几种可能性?(猜想)讲解:反应物的总质量=(或<或>)生成物的总质量4、如何制定方案来验证自